华东地区佛教院校教育垦谈会侧记
华东地区佛教院校教育垦谈会侧记
中国佛学院副教授理净法师
“华东地区佛教院校教育垦谈会”于2008年12月20——21日在美丽的杭州西湖上举行。这次“垦谈会”受国家宗教局院校处批示,由杭州市佛教协会、杭州市佛学院主办。借杭州市佛学院十周年校庆之际,国家宗教局建议由杭州市佛学院诚邀华东地区及相关的一些佛教院校负责人及主干教师参加此次“华东地区佛教校教育垦谈会”。
参加此次“垦谈会”的主要佛教院校有:杭州佛学院、中国佛学院、上海佛学院、闽南佛学院、闽南尼众佛学院、福建佛学院、苏州灵岩山佛学院、浙江普陀山佛学院、河北佛学院、江西佛学院、四州峨嵋山佛学院、重庆佛学院、广东曹溪佛学院、陕西法门寺佛学院、浙江天台山佛学院、杨州鉴真佛学院、南京鸡鸣寺尼众佛学院、奉化雪窦寺佛学院、苏州西园寺戒幢研究所、苏州寒山书院等二十多所佛教院校的代表参加了此次“垦谈会”。
此次“垦谈会”的主要议题是“关于中国汉传佛教院校教材建设问题”的讨论。国家宗教局吕晋光司长、国家宗教局院校处李革处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闽南佛学院院长圣辉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中国佛学院苏州灵岩山分院院长明学长老及杭州市佛教协会长兼杭州市佛学院院长光泉大和尚莅临了“垦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另外、恒基中国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慈氏学会导师王联章先生特邀莅临了“垦谈会”并发言,汇报了贵企业对中国佛教教材建设的参与和大力持的情况。本次“垦谈会”由杭州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刚晓法师和中国佛学院副教授理净法师主持。分为两场进行,第一场于2008年20日下午在杭州西湖边上的湛碧楼进行,第二场于2008年21日上午在杭州灵隐寺会议厅进行。
“垦谈会”上首先由国家宗教局院校处李革处长就关于当前佛教院校教材建设相关的问题给与会代表作了指示,对教材建设相关的教材编写的概念、教材的管理、课程的设置、专业的设置、院校特色的设置等,给大家提出了讨论的范围和框架,以便有次序、有质量的进行本次“垦谈会”。中国佛学院副教授理净法师首先就教材推广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教材的推广和使用也是教材建设的关键,要使统一编写的教材能够被所有佛教院校使用,就首先要做好以下三点工作:一是课程的设置,要设置一个统一的佛教院校使用课程;要统一设置课程,就要首先要对现有的所有佛教院校的级别进行认定,分为高中初三级佛学院(据国家宗教局新的院校级别规定,全国各地可设立高级称佛学院、中级称佛学校、初级称培训班)的级别的科学界定;另外还要对讲课法师资格也有统一的认定。这样才能保证编写的统一教材能够被所有院校广泛使用。二是院校特色的设定,按照各个院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对所有院校进行认定分为不同专科的院校,对综合性的院校也要进行分科制,可以分为宗派、管理、外语、文化教育、佛教艺术、佛教史和佛教边缘学科等。三是佛教专修中心,对一些有特殊地理位置和特殊条件的院校或寺院设立专修中心,可以设立禅修中心、净土中心、律学中心等。南京大学圣凯法师关于佛教的教育体制认为:一是养成教育,主要是佛教基础方面的教育;二是应用教育,主要是寺院管理等方面的教育;三是专业教育,主要是佛教教理研究领域的教育;四是实践教育,主要是对修行和行持上的实践性教育。重庆佛学院院长道坚法师就当前佛教教育的方向认为:一是要让教与学分家,分别有目的、有重点、有方向的进行教育;二是加强管理教育,当前佛教界非常缺乏专业的优秀管理人材;三是传统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仍然是当前佛教教育的根本;四是四众教育,当前不仅要加强对僧众的教育,也要加强对在家众的教育。闽南佛学院教务长传明法师就佛教教育的模式认为:一是师徒式教育,传统的师徒口口相授、身身相传的传统教有利有弊,“利”是可以言传身教,养成一个的良好品德和素质,“弊”的是局限性,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二是精英式教育,如同研究生院式的教育,虽然出成效但成本高;三是学院式的教育,也就是当前的综合性教育,规模大但成效相对底。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院长明学长老在第一场“垦谈会”最后作了总结发言,认为中国佛教院校面临的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僧员问题,要合理的有对象的在招生前进行培训;二是师资问题,要鼓励和发扬佛教奉献的精神,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三是经济问题,经济是办学的重要成分,要合理的管理和分配资金,提倡佛教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四管理问题,学院管理主要是道风和学风的管理,没有好的学风那很难培养出优秀人才;没有好的道风就不可能很好的管理好学院。
21日上午“恳谈会”移到杭州最着名的古寺灵隐寺进行,首先请恒基中国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香港慈氏学会导师王联章先生向与会代表汇报了恒基企业支助国家宗教局关于佛教院校教材编写的事项。由国家宗教局主持恒基企业支助编写一部《中国高级佛教院校大藏经教材》,简称《大藏选要》或《大藏经教材》。共分为上、中、下、续四编,上编主要为经律论三藏典籍;中编主要为中国历代高僧大德的传记;下编主要为中国历代高僧大德的着疏;续编主要为后来重译和补译的佛教典籍。江西佛学院教务长衍真法师就佛教教育的作用认为:一是佛教教育在社会中的功用,主要体现在引导人们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佛教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在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佛教教育要体现科学性的一面,与现代科学能相适应。三是佛教教育理念,江西佛学院的教育理念首先是培养僧人的宗教情操,教育成一个合格的僧人,由戒到定的理念进行教育。杭州佛学院教务长刚晓法师就教材编写的关键认为:一是首先要设置专科院校,按照不同的专科编写相应的教材;二是教材编写的管理,主要应以教内人士为主,避免编写的教材偏向于学术化,在教材的使用上形成困难。闽南尼众佛学院副院长法缘法师就教育的模式认为:一是解禅讲学,要对学生理论上的理解和禅修上的实践并存,使得解与禅并行;二是丛林薰修,作为一个出家人接受丛林的薰陶和学修非常重要;三是院校教育,院校是综合性的整体教育,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河北佛学院寂静法师就教育的理念认为:一是佛教教育是对人格的完成,佛教教育的理念重点在于对人格的完善,这是佛教教育的重要成果;二是教材要侧重道德清操和思想品德上的教育,将来培养僧才应当重视僧人的道德清操和思想品德上的教育,因此教材的编写方向也应重视于道德清操和思想品德的内容。杨州鉴真佛学院达诚法师就教材的编写的方式上认为:一是要吸收国外及海外佛教院校的先进经验;二是引导各院校积极使用,保持求同存异的思想;三是对现有的各院校的教材进行论证,吸收到统一的教材编写中;四是编委会的组成应当由学者、院校的领导、教内长老、院校的法师共同组成;五是教材的推广应当以研讨会的形式来推行;六是教材的后续工作,在使用过程中应当多了解使用情况,再加以继续改进。福建学院副教务长寂相法师就佛教教育的形式认为:一是戒律,戒律是一个僧人的基本,也是大众性的基础教育;二是专业,在专业教育上应建立学科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对专业理论的兴趣;三是课外教育,给学生在课外也要提供锻炼的场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修学并进,培养学生的诵经、阅藏和修持上的教育;五是兴趣教育,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特长方面的教育。苏州戒幢研究所成峰法师就佛教教育的方向认为:一是僧格的培养,佛教教育首先是对僧人僧格的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僧人;二是佛教基础知识的普及,佛教教育的方向佛教基础知识的普及仍然要放到重点;三是文化课程的补充,对僧人文化课的补充非常重要,对僧人文化知识的培养也是佛教教育的重要环节;四是对外弘法知识和运用,佛教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佛教的弘法人才,那对弘法知识和运用同样是佛教教育的重点。广东曹溪佛学院顿超法师就佛教育的内容认为:一是佛教义务教育,也就是佛教的普及教育,是对所有僧人的大众性教育;二是佛教次第教育,也就是僧伽教育,对僧人各个不同时期应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得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个适应期;三是佛教专业教育,设立不同的宗派和专科进行专业性的教育;四是佛教信仰教育,宗教信仰是每一个佛教一生一世的教育,没有坚定的信仰的教育是空话。杭州佛学院院长光泉法师就佛教教育目前的理念认为:一是培养高层次的佛教人才,将来佛教弘法所要面对的人群主要是社会高级文化层次的人士,就需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水平文化知识的弘法人才;二是有次第的教育方式,设定教育次第,通过不同层次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将佛教基础知识与专业理论很好的结合起来运用。最后由国家宗教局院校处李革处长作了总结发言,就如何编写佛教院校教材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是用五年的时间完成宗教院校专业课的主杆教材;二是对文化课选用社会大学已有的相关、相适应的文化课教材;三是政治课教材已基本完成,大多数院校已经使用;四是设立佛教教育委员会,在委员会下设立佛教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组织和指导佛教院校教育材的所有编写工作;五是组织专门的编写委员会,或委托有条件的院校来编写相关的教材;六是宗教院校教材的性质分三大部分:第一是国家课,也就是政治思想和时事政治课程,第二是宗教团体课,也就是各宗教团体内部的宗教专业知识和宗教专业理论课程,第三是校本课,也就是各院校自身的特色设定自己的特定课程。
本次“恳谈会”虽然时间短,但效益和成果非常大,是近几年众多佛教教育方面座谈会中比较成功的一次,也是收益最大的一次。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一是此次“恳谈会”参加的代表是最多的一次,总共有二十多所佛教院校的代表参加了此次“恳谈会”,对于佛教院校教材建设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二是此次“恳谈会”的代表基本上都是教育一线的法师参加,对佛教院校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主要信息,对教材编写的重要事项达成了共识;三是会场气氛和谐畅所语言,大家能够畅所语言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说出了真话和实话;四是基础教育和品德教育是重点,大家一致认为佛教的基础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关键,不能在谈教育的大前提下忽略了基础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此次“恳谈会”的与会代表对当前的佛教教育状况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对当前的佛教院校的教育提出了自己的宝贵建议,这对我们当前的佛教教育非常重要。通过此次“恳谈会”使大家认识到了当前佛教教育的危急感和紧迫感,完善和加强佛教教育该不容缓。李革处长在谈到他本人对此次“恳谈会”的感受时,认为经后要多举行这样的座谈会,多和大家交流吸收大家对佛教教育的先进经验;经后多提共这样的交流平台,希望大家要多支持积极参与;同时也要将座谈会的会议精神向各自的院校老师和领导汇报交流;希望每年能不定期委托有条件的院校组织同类的座谈会,加强各院校之间的相互构通和交流;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些大型的研讨会举行关于佛教教育方面的座谈会,进行学术界和宗教界对佛教教育的交流,形成教内与学者之间的共同关注。
此次“佛教院校教育恳谈会” 自于2008年12 月20日上午,在杭州西湖边上的花家山庄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至21日下午,在风景秀丽闻名中外的佛教古刹杭州灵隐寺“直指堂”举行了闭幕式,使得为其两天的“华东地区佛教院校教育恳谈会”圆满落下了围幕,对此次“恳谈会”化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 上一篇:中国佛教代表团出席泰国“世界佛教大学协会”侧记
- 下一篇:目前佛教寺院商业化如是说
- 理净法师:念佛就能消业障还用诵其他经、咒吗?哪个法门好?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本源法师:佛教不是消极避世,而是积极入世的
- 太虚大师:学佛者第一步需要对佛与佛教有种认识
- 界文法师:佛教的慈悲观怎么理解?
- 妙江法师:“科学”、“贸易”、“单位”这些名词都出自佛教
- 大安法师:佛教“牧牛”是什么意思?就是在修心
- 大安法师:佛教经典与道教经典可以同时诵吗?
- 印光大师:佛教以孝为根本在大乘经中多有阐发显明
- 宏海法师:佛教宗派是怎么形成的?
- 净界法师:佛教天乘四空定之空无边处定
- 觉真法师:佛教因果论的社会功能和伦理价值
- 界文法师:佛教是如何看待慈心禅的?
- 宏海法师:佛教为什么不杀生?戒杀是首善
- 印光大师:佛教往生的故事,佛力加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觉真法师:佛教的平等思想,是科学而又伟大的
- 圣严法师: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吗?佛教有世界末日吗?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仁清法师:什么是诽谤正法?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正净法师:礼佛发愿忏悔文
- 仁清法师: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本源法师: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广超法师: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慧广法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杜一心: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理净法师]念佛就能消业障还用诵其他经、咒吗?哪个法门好?
- [普洱茶]为什么普洱茶可以存放百年?
- [禅宗公案]大厦之材,本出幽谷
- [宗门故事]云居简和尚的故事
- [哲理故事]不忘久德,不思久怨
- [佛与人生]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好处
- [佛学常识]西天二十八祖之十祖胁尊者的介绍与传法偈
- [本性法师]有佛法就有办法
- [红茶]冲泡一杯“花蜜香,甘鲜味”的湖红
- [禅宗文化]禅门丛林制度在中国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生活故事]你为什么不能发财?
- [哲理故事]多一个朋友,便少一个敌人
- [六祖坛经]“言下大悟,一了百了”的顿悟法门是怎样的?
- [佛与人生]知足的人生最富足
- [佛教法器]犍稚的功用是什么?
- [绿茶]仙居碧绿是什么茶?仙居碧绿茶介绍
- [梦参法师]佛菩萨在哪里?怎么修行才能得到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