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珠现

探珠宜静浪,动水取应难;

定水如澄清,心珠可自现。

──宋‧宗赜慈觉

  现在的社会,各种乱象丛生,人处在动盪不安的生活里,往往容易感觉到精神空虚,好像失去了自己。因此,有不少人学习参禅打坐,希望藉此让自己的心静定下来,即所谓「不向外求,向内求;不向你求,向己求」。如果能将参禅打坐的风气普及于社会,对个人的修养固然有帮助,对改善社会风气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力。

  宋代的宗赜慈觉禅师在〈坐禅仪〉里,有四句偈说:「探珠宜静浪,动水取应难;定水如澄清,心珠可自现。」意思是:要到大海里採集珠宝,必须等待风平浪静,水面澄清时,才能探寻得到珍宝;海水波涛汹涌的时候,是找不到的。我们的心就如同海水一般,每天随著风浪浮动不已,动盪混浊,内心的般若智慧也无法显现。

  「动水取应难」,要汲取动盪、流动中的水,并不容易;要等到水静止不动了,才好把它盛装起来。在日常生活里,假使一个人常处于动盪不安的状态中,要想进一步了解人生的意义、获得人生的真理,是很困难的。

  「定水如澄清,心珠可自现」,参禅入定的那颗心,就如静止的流水一般,如果能让心中的水平静下来,内心澄澈无波,珍宝自然会显现出来。

  一般人认为学习禅法,一定要像老僧入定,眼观鼻、鼻观心,这样才叫「参禅」,其实不然!六祖惠能大师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又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说明了禅不是从坐卧的外相去计较,你会禅,行住坐卧,搬柴运水,乃至扬眉瞬目,一举一动之间,都可以顿悟,都可以明心见性。

  因此,学习参禅打坐的人,首先要让身静止下来,进而观照内心。如果心能静定一处,心如止水,自然可以开启智慧,找回自己的真心本性。〈坐禅仪〉的这四句偈,对于想要静心修持、参禅打坐的朋友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入手处。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一日刊于《人间福报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