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珠现
探珠宜静浪,动水取应难;
定水如澄清,心珠可自现。
──宋‧宗赜慈觉
现在的社会,各种乱象丛生,人处在动盪不安的生活里,往往容易感觉到精神空虚,好像失去了自己。因此,有不少人学习参禅打坐,希望藉此让自己的心静定下来,即所谓「不向外求,向内求;不向你求,向己求」。如果能将参禅打坐的风气普及于社会,对个人的修养固然有帮助,对改善社会风气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力。
宋代的宗赜慈觉禅师在〈坐禅仪〉里,有四句偈说:「探珠宜静浪,动水取应难;定水如澄清,心珠可自现。」意思是:要到大海里採集珠宝,必须等待风平浪静,水面澄清时,才能探寻得到珍宝;海水波涛汹涌的时候,是找不到的。我们的心就如同海水一般,每天随著风浪浮动不已,动盪混浊,内心的般若智慧也无法显现。
「动水取应难」,要汲取动盪、流动中的水,并不容易;要等到水静止不动了,才好把它盛装起来。在日常生活里,假使一个人常处于动盪不安的状态中,要想进一步了解人生的意义、获得人生的真理,是很困难的。
「定水如澄清,心珠可自现」,参禅入定的那颗心,就如静止的流水一般,如果能让心中的水平静下来,内心澄澈无波,珍宝自然会显现出来。
一般人认为学习禅法,一定要像老僧入定,眼观鼻、鼻观心,这样才叫「参禅」,其实不然!六祖惠能大师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又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说明了禅不是从坐卧的外相去计较,你会禅,行住坐卧,搬柴运水,乃至扬眉瞬目,一举一动之间,都可以顿悟,都可以明心见性。
因此,学习参禅打坐的人,首先要让身静止下来,进而观照内心。如果心能静定一处,心如止水,自然可以开启智慧,找回自己的真心本性。〈坐禅仪〉的这四句偈,对于想要静心修持、参禅打坐的朋友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入手处。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一日刊于《人间福报》
- 上一篇:五蕴山头一段空,同门出入不相逢的解释
- 下一篇: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的意思
- 星云大师:怎样转贪瞋痴为戒定慧?
- 星云大师:为什么说布施、设斋没有功德?
- 星云大师:佛陀放光是放什么光?
- 星云大师:善知识要具备那些条件?
- 星云大师:无根禅师找房子,也和放下有关系?
- 星云大师:佛教的礼敬方法与其他宗教有什么不一样吗?
- 星云大师:《摩诃僧祇律》水中捞月故事主要表达什么?
- 星云大师: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的解释
- 星云大师: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的意思
- 证严法师:善是什么?
- 弘一法师/庆裕:放低心态,才能吸纳智慧
- 弘一法师/庆裕:修养美德是智慧
- 弘一法师/庆裕:智慧由心生
- 弘一法师/庆裕:思考才能得智慧
- 弘一法师/庆裕:劳筋骨铭心志
- 弘一法师/庆裕:简朴滋养智慧
- 弘一法师/庆裕:让心与事业融合
- 弘一法师/庆裕:内心宁静才能致远
- 弘一法师/庆裕:给内心一片自由
- 弘一法师/庆裕:保持天性中的智慧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星云大师:怎样转贪瞋痴为戒定慧?
- 星云大师:为什么说布施、设斋没有功德?
- 星云大师:佛陀放光是放什么光?
- 星云大师:善知识要具备那些条件?
- 星云大师:佛教的礼敬方法与其他宗教有什么不一样吗?
- 星云大师:《摩诃僧祇律》水中捞月故事主要表达什么?
- 宽运法师:修行其实就是修心
- 如瑞法师:烦恼从哪儿来?
- 如瑞法师:把苦难当成老师,苦难皆是助道缘
- 慈庄法师:人有三事胜过诸天
- 慈庄法师:为什么要把功德回向给别人?回向的意义
- 慈庄法师:阿难问佛陀的四个问题
- 白云禅师:无明的突破是否牵涉所知障?
- 白云禅师:福德与功德有何差别?
- 白云禅师:“法相假立”的法义是什么?
- 证严法师:善是什么?
- 一诚法师:为什么嗔心“第一难治”,如何治嗔恨心?
- 本源法师:善的标准是什么?
- 弘一法师/庆裕:心地坦然才能恰到好处
- 如瑞法师:发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离目标
- 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
- 济群法师:世上没有坏人坏事会怎样?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静波法师: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仁清法师:什么是诽谤正法?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正净法师:礼佛发愿忏悔文
- 仁清法师: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本源法师: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广超法师: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慧广法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杜一心: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星云大师]怎样转贪瞋痴为戒定慧?
- [普洱茶]普洱茶越苦越值得收藏吗?
- [禅宗文化]郁山主《悟道诗》的禅意
- [哲理故事]有蚂蚁啃骨之精神,必会成功
- [佛经故事]偷莲花的“鸳鸯”
- [华严经]立志如大山,种德若深海
- [佛与人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佛学常识]佛宝节为什么又叫做浴佛节?
- [星云大师]为什么说布施、设斋没有功德?
- [红茶]红茶发源于什么时候,哪个地方?
- [禅宗文化]憨山大师《雪里梅花》的禅意
- [哲理故事]别埋怨,坚持最重要
- [佛经故事]佛陀降伏毒龙的故事
- [佛与人生]安定自己,安定他人
- [佛学常识]佛教的根本精神与教化方式
- [星云大师]佛陀放光是放什么光?
- [绿茶]四川峨眉山什么茶最有名?峨眉山竹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