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治「尘劳妄想」?
如何对治「尘劳妄想」?
佛法重在对治,妄以真治,染以净治。凡夫居处世间生活,给我们压力最重、最难处理的就是「尘劳妄想」。也就是心外有「五欲六尘」的诱惑、染污,心内有贪欲、瞋恨、愚痴等三毒的扰乱、迷惑。所以,为什么要修行?为什么要参禅?就是为了要作「心理建设」、「精神武装」,要增强心里的力量;心里有了力量,如同作战,有了「城牆」、「盔甲」,才能打仗御敌。
如何对治「尘劳妄想」?《金刚经》一再昭示我们:「不于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就是要我们不要把心安住在「六尘」上面,不要在「相」上执著。因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虚幻不实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都是染污的。因此,为什么有的人始终迷而不悟,这是因为在「境界」上有了「贪心」,有了「执著」,有了「挂念」。「心念」上如果有了「人我」、「贪著」,就会生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自然由此产生。因此,《金刚经》又说「无住生心」,心能「无住」,才能抵挡「五欲六尘」,才能「随心自在」。
有一位道树禅师,他和徒众建了一所寺院,正好与道士的庙观为邻。庙观里的道士放不下观旁的这所佛寺,因此每天运用神通法术,时而「呼风唤雨」,时而「撒豆成兵」,用以扰乱、恐吓寺院里的修道者。寺院里一些年轻初学的沙弥都被吓走了,可是道树禅师却一住就是十几年。到最后,道士的法术用尽了,一气之下,只好把庙观迁移他去。
有人就问道树禅师:「禅师!道士们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你是如何能胜过他们的呢?」
禅师说:「我没有什么能胜他们的,勉强说,只有一个『无』字能胜他们。」
「无,怎么能胜他们呢?」
道树禅师说:「道士们有法术、有神通,『有』是有限、有量、有尽、有边;而我无法术,我只有一个『无心』,『无』是无限、无量、无边、无尽。无和有的关係,是不变应万变,我的『无变』当然胜过『有变』了。」
所以,「色不迷人,人自迷」,对付「尘劳妄想」最好的办法,就是「无心」,就是「不动心」。「无」心,就是「禅」心;有「禅」有「定」,自然一了百了。因此,只要「无心」,只要有「禅」的修持,有时面对荣华富贵,正好可以用来行「布施」,行「菩萨道」;有时候遭逢艰难困苦,正好可以给我们好好的学道。因为世间多「苦」、多「难」,更能让我们看淡「世情」,看淡「尘劳虚假」。所以,「富贵如同三更梦,荣华还同九月霜」,世间的一切,你不贪求、不执取,则面对「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的「风」,也就能不动心,因为自己有「禅」,有「力量」。
「力量」是如何产生的?经典里告诉我们,有四种「力量」我们必须要具有:
◆ 「胜解」的力量:胜解就是「了解」问题,对问题要「透彻」的,要「殊胜」的了解。能够真正「了解」问题,才能进而「实践」。所以,孙中山先生曾说:「知难行易。」真正了解以后,要实「行」就不困难了。因此,「胜解」就是力量。
◆ 「静观」的力量:静观就是禅定的功夫,有了禅定,我们的心就不会轻易被「境界」所转。我们的心「不随境转」,就能「转境」;心能转境,就有力量。
◆ 「欢喜」的力量:欢喜就是一种「乐观」的性格,读书,要「欢欢喜喜」地读书;工作,要「欢欢喜喜」地工作;服务,要「欢欢喜喜」地服务:布施,要「欢欢喜喜」地布施。因为「欢喜」才有力量,什么事情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就不会有「力量」了。
◆ 「休息」的力量:俗语说:「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有时候担子挑久了,「休息」一下,就能恢复体力;打球,下场「休息」一下,就会有「力量」继续衝刺了。
佛世时,有一位擅长弹琴的比丘。有一天,佛陀问他:「你弹琴,弦如果太紧,会怎样?」
「弦太紧,容易断。」
佛陀又问:「弦太鬆,又会如何?」
「太鬆,就弹不响。」
佛陀就说:「对了!修行也如弹琴,你要把弦调得不鬆、不紧,才能发出好的声音,弦才不会断。」
所以,对治「尘劳妄想」,并不是要我们离开「尘劳妄想」,因为「逃避」不是办法,而是要在「尘劳妄想」里,面对现实,只要不被「尘劳妄想」动心,如佛经所说:「不怕妄想起,只怕觉照迟。」「尘劳妄想」不可怕,就怕我们没有「禅」、没有「定」、没有「力量」、没有「觉照」,那对修行而言,就有待加强了。
- 上一篇:如何处理「见闻觉知」?
- 下一篇:何谓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 星云大师:怎样转贪瞋痴为戒定慧?
- 星云大师:为什么说布施、设斋没有功德?
- 星云大师:佛陀放光是放什么光?
- 星云大师:善知识要具备那些条件?
- 星云大师:无根禅师找房子,也和放下有关系?
- 星云大师:佛教的礼敬方法与其他宗教有什么不一样吗?
- 星云大师:《摩诃僧祇律》水中捞月故事主要表达什么?
- 星云大师: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的解释
- 星云大师: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的意思
- 星云大师:无念法门,十种分别,何以无别?
- 星云大师:为什么说人有二种,法无二法?
- 星云大师:迷悟之间差几许?
- 星云大师:什么是曹溪大师的修行法门?
- 星云大师:「定」与「慧」的关系如何?
- 星云大师:什么是一行三昧?
- 星云大师:什么是「障道因缘」?
- 星云大师:如何「看心观静」?
- 星云大师:何谓顿渐利钝?
- 星云大师:何谓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 星云大师:如何处理「见闻觉知」?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星云大师:怎样转贪瞋痴为戒定慧?
- 星云大师:为什么说布施、设斋没有功德?
- 星云大师:佛陀放光是放什么光?
- 星云大师:善知识要具备那些条件?
- 星云大师:佛教的礼敬方法与其他宗教有什么不一样吗?
- 星云大师:《摩诃僧祇律》水中捞月故事主要表达什么?
- 宽运法师:修行其实就是修心
- 如瑞法师:烦恼从哪儿来?
- 如瑞法师:把苦难当成老师,苦难皆是助道缘
- 慈庄法师:人有三事胜过诸天
- 慈庄法师:为什么要把功德回向给别人?回向的意义
- 慈庄法师:阿难问佛陀的四个问题
- 白云禅师:无明的突破是否牵涉所知障?
- 白云禅师:福德与功德有何差别?
- 白云禅师:“法相假立”的法义是什么?
- 证严法师:善是什么?
- 一诚法师:为什么嗔心“第一难治”,如何治嗔恨心?
- 本源法师:善的标准是什么?
- 弘一法师/庆裕:心地坦然才能恰到好处
- 如瑞法师:发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离目标
- 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
- 济群法师:世上没有坏人坏事会怎样?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静波法师: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仁清法师:什么是诽谤正法?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正净法师:礼佛发愿忏悔文
- 仁清法师: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本源法师: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广超法师: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慧广法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杜一心: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星云大师]怎样转贪瞋痴为戒定慧?
- [普洱茶]普洱茶越苦越值得收藏吗?
- [禅宗文化]郁山主《悟道诗》的禅意
- [哲理故事]有蚂蚁啃骨之精神,必会成功
- [佛经故事]偷莲花的“鸳鸯”
- [华严经]立志如大山,种德若深海
- [佛与人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佛学常识]佛宝节为什么又叫做浴佛节?
- [星云大师]为什么说布施、设斋没有功德?
- [红茶]红茶发源于什么时候,哪个地方?
- [禅宗文化]憨山大师《雪里梅花》的禅意
- [哲理故事]别埋怨,坚持最重要
- [佛经故事]佛陀降伏毒龙的故事
- [佛与人生]安定自己,安定他人
- [佛学常识]佛教的根本精神与教化方式
- [星云大师]佛陀放光是放什么光?
- [绿茶]四川峨眉山什么茶最有名?峨眉山竹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