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菩萨为什么是东方化的面孔?
我们到佛教寺院的时候,一进门总能看到一尊笑脸盈盈、大腹便便的佛像。非常多的人都知道,这是“弥勒佛”!
但,其实这是错误的。
不过,也不完全错,因为弥勒佛是我们的未来佛。
据佛经记载,弥勒菩萨将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才会下诞到娑婆世间,成为第五尊佛(现在的佛陀——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四尊佛)。而现在,我们民间所说的“弥勒佛”,是以菩萨身在兜率天宫内院,为天人讲经说法。所以他现在是:弥勒菩萨。是等待着时机成熟才成佛的“菩萨”。
我们都知道佛教是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弥勒菩萨是这么的东方化的面孔呢?然而…
弥勒菩萨(筑于公元第三世纪 犍陀罗艺术)
哎呀!怎么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弥勒菩萨完完全全不一样呢?
这是因为,我国唐末五代时期,在浙江奉化岳林寺,有一个胖胖的和尚,名叫契此。他常年提着一个布袋,大腹袒露,笑口常开,出语无定,随处寝卧,而且幽默风趣、聪明智慧、与人为善、乐观包容,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人们又称他为布袋和尚。有人向他求教佛法,他往往以几句富含禅意的诗偈示人。比如:“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放开泱日暗消磨。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要使此心无挂碍,自然证得六波罗。”等等。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当属这首《插秧偈》:手持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公元589年三月初三,布袋和尚坐在岳林寺东廊一块磐石上,说了一句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说完便圆寂了。这个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从这以后,弥勒菩萨的造像就都以布袋和尚为原型而塑造。
今日是农历三月初三,是布袋和尚的纪念日。我们知道了布袋和尚的故事,除了对他的纪念之外,更要理解其中的深意,学习他欢喜和包容的生活态度,凡事不要太执着,认真而不较真,才能没有烦恼。所以首先要有肚量,能够包容万物,不与人计较;再次要有慈悲,以笑脸迎人,以欢喜之心去接纳一切。所谓,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我们文殊院的“空林修养”是“承当、奉献、欢喜、包容”,其中“包容”和“欢喜”就是传承布袋和尚的精神而来。
弥勒菩萨教我们为人处世之道,要心地豁达,营造轻松的心境与人际关系。在与人相处时,多想想弥勒菩萨: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时时观照自我的内心,是否懂得用智慧去化解、疏导愤怒的情绪?是否通过日常的工作与生活在不断地磨炼自己?
进入汉传佛教寺院,在弥勒菩萨造像旁边,往往还能看到一副楹联概括其精神和对世人的教诲——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今日三月初三,你开口笑了么?今天,明天,明天的明天……记得布袋和尚对我们示现的教诲,一切以宽广如大海般的胸怀去面对,人生定能更加圆满。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成都文殊院
- 上一篇:安居是什么意思?
- 下一篇:判教是什么?重要吗?如何认识宗派现象?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学佛者在闻思修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四依法
- 如何供香?供香的方法
- 我们要学会借境修行,不被境所牵
- 人生苦短,应学会善待自己
- 什么是原始佛教,主要教义是什么?
- 怎样把五戒十善落实到现实生活工作中去?
- 佛教的世尊是谁?
- 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人生自然会越过越快活
- 如何在修行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 什么是文字禅?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在家修行]学佛者在闻思修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四依法
- [佛学常识]如何供香?供香的方法
- [在家修行]我们要学会借境修行,不被境所牵
- [佛与人生]人生苦短,应学会善待自己
- [佛学常识]什么是原始佛教,主要教义是什么?
- [明海法师]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汉传人物问答]如何平衡努力和舍,怎么判断自己已经足够努力了?
- [人物故事]武则天、献明肃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在家修行]怎样把五戒十善落实到现实生活工作中去?
- [生活故事]施者的放下
- [佛经故事]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断,只会犯下可笑的错误
- [佛学常识]佛教的世尊是谁?
- [妙法莲华经]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释
- [绿茶]乾隆与龙井茶的故事
- [汉传人物问答]怎样观察自己内心的念头?
- [佛化家庭]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