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师同行 贰 粥饭有禅机 哭笑
与祖师同行 贰 粥饭有禅机 哭笑
当人无法用语言表达心情时,会哭或笑,这说明哭或者笑,是人内心深处的坦白。我们一出生就会哭或笑,不用任何人教我们就会,所以哭笑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哭笑虽然是人的本能,但这也说明平常人的内心还有迹可寻,还有这个心在。然而,很多禅师的哭笑是无迹可寻的,禅宗公案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悟道的禅师有的大哭,有的大笑,他们的哭笑甚是奇特,真是让人琢磨不透。下面举几个例子与大家分享。
百丈怀海禅师是个了不得的祖师,他的弟子后来发展出了沩仰和临济两宗,是现代禅宗的主要支脉。现在寺院里沿用的清规戒律和农禅并重的生活方式就是百丈怀海禅师当年制定的。看看他在开悟时的哭和笑:
有一天,怀海禅师陪同马祖在野外行脚。这时恰好有一群野鸭子从附近飞过。马祖问:“是甚么?”
怀海禅师道:“野鸭子。”
马祖问:“甚处去也?”
怀海禅师道:“飞过去也。”
马祖突然转过身,使劲地拧怀海禅师的鼻子。怀海禅师疼得失声大叫。
马祖道:“又道飞过去也!”
怀海禅师言下恍然大悟。
事后,怀海禅师回到侍者寮,悲伤地大哭起来。
同寮见他这个样子,便问:“汝忆父母耶?”
怀海禅师道:“无。”
同寮又问:“被人骂耶?”
怀海禅师道:“无。”
同寮道:“哭作甚么?”
怀海禅师道:“我鼻孔被大师扭得痛不彻。”
同寮问:“有甚因缘不契?”
怀海禅师道:“汝问取和尚去。”
于是,同寮来到方丈室问马祖:“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为某甲说。”
马大师道:“是伊会也。汝自问取他。”
同寮重新回到寮房,说:“和尚道汝会也,教我自问汝。”
怀海禅师于是呵呵大笑起来。同寮感到莫名其妙,问道:“适来哭,如今为甚却笑?”
怀海禅师道:“适来哭,如今笑。”
同寮听了罔然不知所以。(《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近代的来果老和尚*是被公认开了悟的人之一,我们的用功方式很多是沿用老和尚教给我们的。比如,“一人与万人敌”*的用功方式就是我们参禅的主要手段。
我们看看他的哭。
光绪三十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晚,第六枝香将毕。来果禅师听到开静的木鱼声响起,终于豁然大悟。犹如千斤重担,蓦地放下。身心顿时庆快无比,悲欣交集,大哭不止。第二天,来果禅师来到班首法师的跟前,请求开示。班首法师道:“汝是悟了语句。”说完便诘问道:“念佛是谁?”来果禅师应对如流。班首法师接着又问“生从何来,死向何处”等等问题,来果禅师皆随问随答,了无滞碍。过了几天,班首法师临堂时,遂当众赞叹来果禅师。
为了勘验来果禅师,一日,慈本老人拿着毛巾,一边作洗脸的姿势,一边问来果禅师:“是甚么?”来果禅师道:“多了一条毛巾,请将毛巾放下。”慈本老人一听,便默然而退。从此以后,来果禅师用功更加精勤、细密和肯切,决不敢轻易自许。
再看几例:
陆亘大夫,作宣州观察使,参南泉。泉迁化,亘闻丧入寺下祭,却呵呵大笑。院主云:“先师与大夫,有师资之义,何不哭?”大夫云:“道得即哭。”院主无语。亘大哭云:“苍天苍天,先师去世远矣。”(《碧岩录》)
金牛和尚,每日斋时,自将饭于僧堂前作舞,呵呵大笑道:“菩萨子吃饭来。”(《大灯国师语录》)
水潦和尚参马祖。水潦和尚问道:“如何是西来的意?”
马祖道:“礼拜著!”
水潦和尚刚跪下礼拜,马祖突然当胸一脚,将他踢倒在地。
就在这突如其来的一踹中,水潦和尚豁然大悟。
他从地上爬起来,拊掌呵呵大笑道:“也大奇,也大奇!百千三昧,无量妙义,只向一毫头上,识得根源去。”
说完,礼谢而退。(《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一天晚上,惟俨禅师在月光下经行,不知不觉登上寺院附近的一座高峰。夜色清凉如水,远近的村落尽收眼底,隐约间还能听到一两声犬吠。惟俨禅师突然看到云开月现,便情不自禁地对着长空大笑一声。这一声大笑,声应澧东九十多里。那天晚上,澧阳的人都听到了这一声大笑,都觉得奇怪,都猜疑是从自己东面的邻居家里传出来的。第二天,大家辗转相问,迭互推寻,最后才发现是从药山上传来的。惟俨禅师的徒众都惊愕地相互传道:“昨夜和尚山顶大笑!”当时李翱为朗州刺史,听说此事后,便作诗一首,赠给惟俨禅师,云:“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笑一声。”(《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 延伸阅读 【来果禅师】
- 世间第五个不易!
- 张秀才的开悟偈
- 明一法师:得失是非障禅眼
- 话头疑情有区别
- 与祖师同行
- 与祖师同行 壹 信者皆相应 我王库内无如是刀
- 与祖师同行 肆 情殷古丈夫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佑边寻思去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凡圣的秘密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识得声外音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花并非无百日好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桂花禅香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踏雪寻梅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树见行人几回老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笑问客从何处来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山深因少客来游
- 与祖师同行 叁 佳人独自知
- 与祖师同行 贰 粥饭有禅机 破五通仙眼喻
- 与祖师同行 贰 粥饭有禅机 吃饭睡觉
- 与祖师同行 贰 粥饭有禅机 参禅不如吃粥饭
- 南禅七日(1)
- 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三
- 景德传灯录 第一卷
- 五灯会元 第一卷
- 授菩萨戒仪轨(一)
- 南禅七日(2)
- 碧岩录 第一卷
- 南禅七日(4)
- 南禅七日(3)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上)
- 指月录目录
- 南禅七日(5)
- 指月录卷之一
- 南禅七日(6)
- 南禅七日(21)
- 南禅七日(7)
- 南禅七日(9)
- 宗镜录(1-4)
- 南禅七日(8)
- 南禅七日(10)
- 禅关策进(上)
- 南禅七日(11)
- 南禅七日(12)
- 南禅七日(13)
- 南禅七日(14)
- 南禅七日(19)
- 南禅七日(20)
- 南禅七日(16)
- 南禅七日(18)
- 南禅七日(17)
- 南禅七日(15)
- 《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的政治观
- 五灯会元 第二卷
- 五灯会元 二十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三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二卷
- 指月录卷之二
-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下)
- 宏智禅师广录(卷九)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