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修证指要 《禅门锻炼说》要略 自序
禅门修证指要 《禅门锻炼说》要略 自序
锻炼说而拟之孙武子,何也?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柱下之言确矣。
佛法中据位者,治丛林,如治国;有机法以锻炼禅众,如用兵。奇正相因,不易之道也。
拈华一著,兵法之祖,西天四七,东土二三,虽显理致,暗合孙吴。至马驹蹴踏,如光弼军,壁壨一变。嗣后黄檗、临济、睦州、云门、汾阳、慈明、东山、圆悟诸老,虚实杀活,纯用兵机。逮乎妙喜,专握竹箩,在肆奇兵,得人最盛。五家建法,各立纲宗,韬略精严,坚不可破,而兵法全矣。
自元及明中叶,锻炼法废,寒灰枯木,坑陷杀人。幸天童悟老人,提三尺法剑,开宗门疆土。三峯藏老人,继之,恢復纲宗,重拈竹篦,而锻炼復行,陷阵冲锋,出众龙象。灵隐本师,復加通变,啐啄多方,五花八门,奇计错出,兵书益大备矣。
余昔居板首,颇悟其法。卜静匡山,逼住欧阜,空拳赤手,卒伍全无。乃不辞杜撰,创为随众、经行、敲击、移换、擒啄、斩劈之法,一时大验。虽当场苦战,而奏凯多俘。用兵离奇毒辣,盖至极矣。
因思人根,无论利钝,苟得锻法,皆可省悟。以人多执死法,不垂手险崖,虽有人材,多悲钝置,遂不敢秘,著为锻禅之说,流布宗门。老师宿衲,虽得此说,未必能行矣,岂惟不行,或反嗤议。初踞曲?者,其身英强,其气猛利,依此兵符,勤加操练,必然省悟多人。出大法将。所愿三玄戈甲,永见雄强,五位旌旗,不致偃息。知我罪我,所弗异焉。则虽谓之禅门孙武子可也。
岁次辛丑孟春上元日住云居晦山僧东吴愿云戒显自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 南禅七日(1)
- 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三
- 景德传灯录 第一卷
- 五灯会元 第一卷
- 授菩萨戒仪轨(一)
- 南禅七日(2)
- 碧岩录 第一卷
- 南禅七日(4)
- 南禅七日(3)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上)
- 指月录目录
- 南禅七日(5)
- 指月录卷之一
- 南禅七日(6)
- 南禅七日(21)
- 南禅七日(7)
- 南禅七日(9)
- 宗镜录(1-4)
- 南禅七日(8)
- 南禅七日(10)
- 禅关策进(上)
- 南禅七日(11)
- 南禅七日(12)
- 南禅七日(13)
- 南禅七日(14)
- 南禅七日(19)
- 南禅七日(20)
- 南禅七日(16)
- 南禅七日(18)
- 南禅七日(17)
- 南禅七日(15)
- 《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的政治观
- 五灯会元 第二卷
- 五灯会元 二十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三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二卷
- 指月录卷之二
-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下)
- 宏智禅师广录(卷九)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相关名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