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晋阳文化重要遗存(组图)
一、地上遗存:
(一)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古建筑群规模宏伟,跨越宋、元、明、清及民国各个时期,有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对越坊、唐叔虞祠、贞观宝翰亭、关帝庙、水母楼、奉圣寺、舍利生生塔等。宋塑、难老泉、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
圣母殿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独冠居中,庄严古朴,雄伟壮观,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四周围廊建筑的最早实例,大殿前廊柱上还蟠饰着八条蜿蜒盘升的雕龙,是研究我国宋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殿内有宋塑43尊,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形象逼真,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赞其为“口有情,目有神,姿势自然,各呈现出极不相同的思想感情,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品之一”。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宋代等级森严的宫廷侍从制度,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之精品。
难老泉自古以来,清泉畅涌,水清如玉,长生萍四季常青。被唐代诗人李白赞为“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周柏的苍劲古老被北宋文学家欧阳修颂为“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
鱼沼飞梁形状呈“十”字形,典雅大方,结构奇特别致,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的孤例。献殿建于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是一座亭式建筑物,结构玲珑稳定,宽敞舒畅。
《晋祠之铭并序》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碑文为行书体,飞逸洒脱,风格雄奇,笔力遒劲,深得王羲之神韵,备受后人推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行书体碑刻,也是书法艺术中的精品。
(二)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素以风景优美,石窟群集而著称。天龙山有北齐皇建元年(公元560年)创建的天龙山寺,宋以后称圣寿寺,寺内有大雄宝殿、禅堂院、九莲洞、钟楼、药师殿等建筑。天龙山共有25个石窟分布于东西两峰,壁立绵延达1400余米,先后开凿于东魏、北齐、隋、唐、五代,历时500余年。原有大小石雕像500余尊,浮雕、藻井石画像1144尊(幅),以娴熟洗练的技巧,饱满动人的情感,富于生活气息而著称,反映了我国南北朝至隋唐各个不同时期石窟艺术和石窟发展演进的进程。西峰第九窟是天龙山最大的石窟,窟外有宏伟大构“漫山阁”,窟内分上下两层。上层的释迦牟尼坐像高达8米,容貌端庄凝重,脚蹬莲花,下层为观音立像和文殊、普贤菩萨骑兽像,观音像高8.8米,形体生动,姿态优美,身披璎珞,罗纱透体,是我国中原地区唐代遗迹中罕见的佳作。
天龙山不仅石窟令人惊叹,而且风景优美,峰高林密,巨石嶙峋。山腰的圣寿寺殿宇昂然,钟磬悠扬,寺前盘龙古松,势若游龙,形如华盖,虬虬茂盛,荫地200平方米。还有白龙庙、“龙潭灵泽”、东魏高欢避暑宫遗址、关帝庙、观音塔、春秋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插旗石、跑马坪、藏兵洞等文化遗址。
(三)龙山石窟
龙山石窟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龙山之巅。石窟最早开凿于唐,鼎盛于金元之际,是我国现存仅有的规模最大、题材最丰富的道教石窟,其艺术水平足以代表道教石窟艺术的成熟。
现存共八个洞窟: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大法师龛、七真龛及两处道龛。这些石窟内共有雕塑40余尊,雕像内容各不相同,且保存完好。这些石雕风格朴实、庄重,手法凝练,衣饰雕琢简洁、素静,与佛教石窟的雕塑风格有明显的差别。窟顶所雕龙凤等图案,手法拙重有致,表现豪华场面,与宋流行的素雅风格正好相反。有的龛内两侧、前壁上留有元代题记,是研究元代道教发展史及石窟艺术的重要资料。
(四)晋阳古城遗址
晋阳古城大遗址是春秋迄至五代的一处古城遗址,面积大约200平方公里,由古城遗址、古墓葬遗址、祭祀遗址三部分组成。
晋阳古城南北长3700米、东西长4500米,面积20平方公里,是我国历史上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既是统治阶级抗击北方边民、南下问鼎基业的基地,同时又是北方马上民族入主中原的重要门户。
因位于汾水之阳得名“晋阳”。春秋末年(公元前497年),晋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创建晋阳城,经过“水灌晋阳”和“三家分晋”后,晋阳城成为赵国的都城。秦汉设置太原郡,两晋设太原郡、太原国(都晋阳)。东魏、北齐时为北朝的霸府别都。隋末李渊父子起兵晋阳成就大唐伟业。五代后唐、后晋、后汉先后在此建立政权,民间晋阳城又有“龙城”之称。北宋初年,赵匡胤、赵光义兄弟数次攻伐晋阳,火烧水灌使之淹没于历史长河中。
二、地下遗存:
(一)北齐娄睿墓
娄睿墓共计出土器物870余件、壁画71幅200余平方米,是我国北朝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娄睿,鲜卑人,北齐贵戚,屡建战功,先后封东安王、大司马、太傅、太师等,成为“坐而论道”、“总领帝机”的宰辅重臣,颇有影响。
娄睿墓壁画堪称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作,填补了中国艺术史上的空白。写实主义、透视、晕染法的运用也相当出色,画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壁画描写人间富贵、天界幻境,又以儒道思想为特征,展现出更加宏伟壮观的场面。
墓中出土的瓷器和彩釉陶瓷70余件,反映出北齐时期贵族的生活中已经大量使用上了瓷器和彩釉器。出土的淡绿釉黄绿彩小盂,是单彩釉陶瓷向多彩釉陶瓷发展的上品佳作。
(二)春秋赵卿墓
赵卿大墓及殉葬车马坑发现于太原市南郊区金胜乡金胜村西,汾河西岸西山脚下的坡地上。
赵卿墓系大型积石积炭木椁墓,经考证该墓为春秋时期晋国名卿赵鞅之墓。赵鞅亦称赵简子,尊称赵孟。晋国春秋五霸之一。赵氏家族位居晋卿多年。时至春秋晚期,赵氏是晋国诸卿中领地最多、势力最大的一卿。赵鞅墓墓圹为长方型穴土坑,没有墓道。墓圹口大底小,形若斗状,墓口东西长11米,宽9.2米,墓底东西长9米,南北宽6.8米,深14米,共出土文物3412件。其中青铜器达1402件牞有礼器、乐器、车马器、工具、生活用具等6大类。有编钟一套19件,石磬一套13件,玉石器297件,金器11件(盒),陶器8件,藤弓1件,木器479件,骨角器551件,玛瑙器17件,水晶串珠1串(105颗),玻璃珠2串(13颗),绿松石串珠1串(250颗),砺石6件,蚌器117件,海贝151件等。
其附葬车马坑平面呈曲尺型,由车坑和马坑两部分垂直交会组成。在发掘清理过程中发现该车马坑的埋藏十分讲究,古车排列整齐,战马安放有序,车马遗物保存情况非常之好,有极高的研究、陈列、观赏价值。
(三)隋代虞弘墓
位于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1999年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晋源区文物旅游局联合发掘。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并荣列“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虞弘墓最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是描述中亚人生活背景和文化特色的汉白玉浮雕彩绘图像。石椁除椁顶外,椁壁、椁座均有浮雕,并施以彩绘和描金。雕绘内容由50多个单体图像组合而成,内容丰富多彩。有盛大的宴饮情景,有热烈的乐舞场面,有激烈的狩猎场景及人狮搏斗的惨烈景象。图中人物形象均为高鼻深目,黑发浓须。图案中的系带鸟、鱼尾翼马和葡萄叶蔓纹饰,胡腾舞及祆教圣火祭坛,表现出强烈的中亚民族宗教文化和生活气息。虞弘墓是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
(四)北齐徐显秀墓
徐显秀墓是继娄睿墓后北齐墓葬的又一重大发现,该墓具有典型的北齐砖室墓葬特点。
壁画是这次考古发掘最重要的收获,共约330平方米,气势恢宏壮观,形象生动写实,色彩斑斓如新。壁画彩绘各类人物200余,马匹7,牛车1,神兽8,各色仪仗、兵器、乐器、生活什物和装饰图案应有尽有。每一组绘画都是整体画面的一部分。从墓室、甬道、天井、过洞一直到墓道,画面之间有过渡和衔接,构成一幅完整的家居图和出行仪仗图。
徐显秀壁画墓是北朝美术考古的重大发现,是目前同时期墓葬中保存最好的大型壁画墓牞为研究北朝晚期的葬俗、葬制、墓室壁画的规制、题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对中国绘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为更全面地了解北齐历史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资料。该墓被评为“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获2001年至2002年度田野考古发掘三等奖。太原市文物局提供(稿源:太原日报)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