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专家组赴陇南天水调研震后文物受灾情况
5月30日至6月1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带领专家组赴甘肃省地震重灾区陇南、天水的7个县区,对文物受损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评估,对下一步的保护修复工作进行了指导和安排部署。
专家组成员有广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高工张宪文、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研究中心高工杜启明及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副司长李培松、博物馆司博物馆处副处长辛泸江、文保司文物处李大伟等。
专家组在省文物局副局长杨惠福及有关市县领导、文物部门人员的陪同下,详细察看了天水玉泉观、伏羲庙,成县西狭颂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徽县栗川白塔、康县平洛龙凤桥、武都区广严院、文县文昌楼等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徽县城隍庙、文庙、清真寺,文县文昌宫等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天水市、徽县、武都区、文县博物馆。
专家组认为,甘肃省文物受损的总体情况比预想的更为严重,损失很大,灾后重建工作任务较重。地震发生后,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文物局行动迅速,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了解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灾区文博系统干部职工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对受损文物采取了一些必要的应急抢险保护措施。对此,专家组给予了充分肯定。
张柏副局长对下一步甘肃省文博系统抗震救灾和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在目前主要任务是抢险救人的抗灾阶段,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绝对保证文博系统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对文物安全进行一次检查,做到地上文物不塌不倒,可移动文物能转移的尽快转移到安全地方保存,展柜中的文物尽快取出放入纸箱或地上,确保文物在余震中不再受损。二是抓紧制定灾后重建的整体规划和重点文物的保护维修方案。陇南和天水两市要在初步调研的基础上,对地上文物的保护维修和馆舍重建做出安排。
制定规划时,必须注重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规划,注重抓龙头项目(如博物馆建设和中心库房建设),注重从整体考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的历史风貌,保留老街道、老房子。三是认真填写国家文物局印发的震灾调查表。表格中的每项内容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如实填写,尤其是文物的损失情况要写具体、写清楚。馆藏珍贵文物要有描述和损坏情况的照片。四是要重视文博干部的培养。从对天水、陇南两市的调研中发现,基层文博单位普遍存在人员少、任务重、业务水平较低的现象,在灾后重建过程中,要把干部培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在天水市,张柏副局长一行与正在当地检查指导工作的副省长咸辉就甘肃省灾后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交流和商讨。(稿源:文物局网站)
- 上一篇:寻找祖碑意外发现明代建寺碑
- 下一篇:千年古刹大明寺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