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法鼓山2010年关怀生命奖选拔 将于台湾科学教育馆颁奖
2010年8月10日下午,在法鼓德贵学苑进行决选审查。在评审委员法鼓山方丈果东法师及国家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等人的评选下,决选出凌华教育基金会混障综艺团获得团体大愿奖,而个人奖项部分则是慈悲奖得主为台东县达仁乡卫生所主任徐超斌、智慧奖得主为罕见疾病基金会创办人陈莉茵及八八水灾救援重建特别奖个人奖得主正齐企业总经理丁国政,特别奖团体部份则为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获得评审肯定。
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法鼓山国际关怀生命奖,2010年赓续举办征选活动,并额外增设“八八水灾救援重建特别奖”,奖励积极投入救灾工作的单位及个人。2010年共计有59个团体或个人参于征选,其中征选个人奖项有37人、团体报名有22个,其中包含八八水灾救援重建特别奖9件。这些参选者已于7月20日进行第一阶段资格审查,共计有个人类19件、团体类15件以及特别奖项6件等入围参于决选。
进入决选审查,法鼓山邀请方丈果东法师、国家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行政院卫生署署长杨志良、财团法人国泰人寿慈善基金会董事长钱复、前台湾大学校长陈维昭及国家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等人担任决选审查委员。
决选评审方式由众位决选评委各自圈选前两名入围者,最后再依总得票最高者获奖。如遇票数相同者则由评审委员讨论选出得奖者。最后评审委员们共识决议由凌华教育基金会混障综艺团等团体获奖。而得奖名单、简介及功绩服务等说明,将于2010年8月14日公布于法鼓山人文社会基金会网站。
法鼓山方丈果东法师在审查会议开始前致词表示,参加征选者不论个人或团体对社会均有重要的贡献,每件征选者都有其动人的生命故事,值得大家去学习。法鼓山办理关怀生命奖表扬的活动意义,就是要去发掘社会里各种生命的力量,鼓励大众效法并为社会各角落中生命弱势伸出关怀的援手。
担任决选审查会议主席的刘兆玄会长也在会议上致词表示,法鼓山办理关怀生命奖表扬活动,不仅是慈悲心的展现,对于社会也有正面价值的意义,不但鼓励表扬了社会公益团体,也为社会树立了一股向上的力量。而刘会长也以礼运大同篇“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等两句话,说明了公益志工的服务精神,已成为台湾社会文化中重要的一部份。
获得评审肯定获奖的得主,法鼓山将于2010年9月10日在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9楼国际会议厅举行公开表扬,届时将邀请马英九先生亲临颁奖鼓励,为这些服务关怀社会生命弱势的贡献者喝采。
来源:法鼓山全球资讯网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