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108自在语》第一集 1 提升人品
1.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2. 知恩报恩为先,利人便是利己。
3. 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
5. 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
7.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9. 识人识己识进退,时时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处处广结善缘.
10. 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种福田,日日都是好日。
11. 身心常放鬆,逢人面带笑;放鬆能使我们身心健康,带笑容易增进彼此友谊。
12. 话到口边想一想,讲话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说,而是要惜言慎语。
13. 在生活中,不妨养成「能有,很好;没有,也没关係」的想法,便能转苦为乐,便会比较自在了。
14.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
15. 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
17. 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18. 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种福。
19. 能要、该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要。
20. 感恩能使我们成长,报恩能助我们成就。
21. 感谢给我们机会,顺境、逆境皆是恩人。
22. 遇到好事,要随喜、讚歎、鼓励,并且虚心学习。
23. 少批评、多讚美,是避免造口业的好方法。
24. 平常心就是最自在、最愉快的心。
25. 踏实地走一步路,胜过说一百句空洞的漂亮语。
26. 知道自己的缺点愈多,成长的速度愈快,对自己的信心也就愈坚定。
27. 多听多看少说话,快手快脚慢用钱。
28. 唯有体验了艰苦的境遇,才会有精进奋发的心。
29. 踏踏实实做人,心胸要广大;稳稳当当做事,着眼宜深远。
- 上一篇:《圣严法师108自在语》第一集 2 享受工作
- 下一篇:临济宗禅诗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 南禅七日(1)
- 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三
- 景德传灯录 第一卷
- 五灯会元 第一卷
- 授菩萨戒仪轨(一)
- 南禅七日(2)
- 碧岩录 第一卷
- 南禅七日(4)
- 南禅七日(3)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上)
- 指月录目录
- 南禅七日(5)
- 指月录卷之一
- 南禅七日(6)
- 南禅七日(21)
- 南禅七日(7)
- 南禅七日(9)
- 宗镜录(1-4)
- 南禅七日(8)
- 南禅七日(10)
- 禅关策进(上)
- 南禅七日(11)
- 南禅七日(12)
- 南禅七日(13)
- 南禅七日(14)
- 南禅七日(19)
- 南禅七日(20)
- 南禅七日(16)
- 南禅七日(18)
- 南禅七日(17)
- 南禅七日(15)
- 《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的政治观
- 五灯会元 第二卷
- 五灯会元 二十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三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二卷
- 指月录卷之二
-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下)
- 宏智禅师广录(卷九)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相关名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