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众生呢?
等到临死的时候,你一生所造的恶业,都到了秋后算账的时候了。这些对生命的反省,是要让我们真实起来,让我们生起惭愧之心,来看看我们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众生。
我们如果不了解这些,天天还觉得是一个善人,觉得还蛮好的。我们常常是自欺欺人,不能面对自己,不能严峻的解剖自己。那我们遭遇的这些苦难、人生的种种不如意,都是我们的业缘所导致的。
这种业缘有过去世的,也有今世的。那么今世我们造的业,就以目前我们当下来看,我们身口意三业到底是什么样子?举心动念有多少正念,多少善念?
如果不是正念,起一个歪心思,看到别人好的东西想占为己有——这种盗心,看到美色就想占有,这些贪瞋痴,你起一个邪的念头,说一句邪的语言,乃至看一个“不正色”——眼睛看一种不好的东西,都能引发你不好的业力种子。
然后你的耳根喜欢听那些靡靡之音——“不正声”;然后你的行为——身业,来造作一个不正之事。这就身口意三业。身口意三业,你来仔细的分析一下,绝大多数都是罪过,都是罪业,都是染污。
再看看我们的饮食:我们每天都追求美味,这些所谓的美味可不就是一切众生的肉吗?这就有杀业的责任啰!所吃的是众生的肉。这种海、陆、空众生的肉,甚至还要吃活的。
所穿的:所谓的好衣服要丝绸、锦缎、皮革,这些也是杀众生而得到的。丝绸穿在身上是很轻柔,但是丝绸怎么来的?都是把那个蚕煮死啊,再抽那个丝。那个蚕就是生命呐!
你要穿皮衣服、穿皮革,这不是杀了?牛皮或者猪皮嘛,或者羊皮嘛!喜欢穿那种羊绒衫,那个很软的绒要多少羊的毛,才能够织成你一件所谓非常保暖、轻柔的衣服哇?这不是伤害众生而得吗?这你可不是就有罪过吗?
我们每天都在这个罪过里面,但是我们常常不察觉呀!何况我们身口意三业:我们过度的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还不止吃肉,穿丝绸;每天想到赚更多的钱,损害他人。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用尽心机而且巧妙的掩饰。
觉得不要被人发现,只要钻法律的空子,好像都可以去作。达到了目的,他窃窃自喜:“你看我多有能耐,我把对方搞掉了。”这种机心越深,以后的奇祸就越大。
你想想我们在这个世间,每天举心动念、行为造作,可不都是在造业吗?为什么我们要反省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你不要以为是说别人哪,这就是说我们自己——每个人。举心动念都是罪恶啊!行为造作离不开罪恶的本质啊!于是才会导致生死的轮回。
所以这些,你不思考而已;一思考,真是害怕之极呀!原来我们给自己一个结论:那一定是要到三恶道里面去的。这才是我们的归宿哇!你造了三恶道的因,怎么会得上天堂的果呢?因果不相符哇!
我们再思惟:从年少的童年开始到老年,从出生下来到死亡的时候,我们累积的业力已经越来越多了。这种业力对我们心性的缠绵、障碍,就越来越厚重了。
于是我们又学会了一个自欺欺人:巧为掩盖,装着是正人君子的样子。于是你在覆藏自己的过恶,你还不发露。他的过恶就像存在银行的钱,要加利息的,每一天这个过恶都在增长。那这个业障越来越重,智慧就越来越薄,福报就越来越浅。
于是对正法,就越难以产生信心;没有信心,对因果、对轮回,他听了之后就不相信,甚至哈哈大笑。你跟一般人谈因果轮回,他会哈哈大笑,他觉得你很迷信:“哪有这个事情呀?你看世间都是善人受骗,恶人得势。没有因果!”
你说极乐世界,他会说:“极乐世界在哪里呀?你拿给我看看哪!”说:“你怎么那么傻呀?放着钱不去赚,天天想这些没有意思的事情?”他倒成了很高明的人。
到了这个时候,他就没有办法解脱人生之苦——这种苦、空、无常,他就没有因缘了。虽然他不相信因果,但因果在他身上会真实的体现。
等到临命终时,他也会随着他的业缘去轮回。由于他不信因果,他的业力更多的是黑业嘛,黑业感召的就是暗冥的世界嘛!就“杳杳冥冥”——很深邃的、很暗淡的地方,或者直接下地狱。
在地狱里面那是刀山剑树,镬汤煎煮。那是苦哇!那苦都难以用语言来表达。那个地狱众生天天受苦,他的呼喊那是沙哑——都喊不出来呀!这,地狱里面的苦。
那么或者作畜生被人宰杀。你今生吃猪肉,吃羊肉,下辈子你自己变成猪,变成羊,被人宰杀;你今生煎这条鱼,吃得很滋润,下辈子你变成一条鱼被人所煎。被人煎的时候,你想想,捣来捣去那种痛苦。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仁德上人:众生与诸佛的法身是平等无二的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梦参法师:为什么众生不能得见诸佛菩萨?
- 大安法师:忏除业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大安法师:临命终时最后一念没在阿弥陀佛上,能否往生?
- 仁德上人:为什么众生见性成佛这么困难?
- 星云大师:众生要谨慎于一念之间
- 大安法师:忏除三障诸烦恼是哪三障呢?
- 大安法师:怎么判断自己是真信?以怎样的心态面对爱情?
- 大安法师:从极乐世界回到娑婆世界的人还会退转吗?
- 大安法师:凡夫的六根是轮回的根源
- 大安法师:瞋恨心很重,对镜时不能把持自己该怎么做?
- 大安法师:生命分为几个阶段?十个阶段
- 大安法师:佛教的深信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依教奉行?
- 大安法师:如何收摄住散乱的心?
- 仁德上人:众生把自我放第一位而菩萨把见性放在第一
- 仁德上人:什么是众生?“众”表示很多,“生”表示有生有灭
- 海德禅师:修行从自心入手,时常反省,觉察不足,立稳脚跟
- 本源法师:佛陀度化众生的两种做法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与人生]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汉传人物问答]学佛最终只是让自己和众生解脱吗?
- [佛化家庭]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佛与人生]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学常识]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人物故事]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 [禅宗文化]灵隐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刹灵隐寺介绍
- [黑茶]认识黑茶,黑茶的分类与营养功效
- [禅宗思想]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宗门故事]无上大法难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红茶
- [佛理禅机]知足不是得少为足
- [生活故事]因为有禅,所以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