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五教止观讲义》释“生即无生门”之六
《讲义》释“生即无生门”之六
释华梵 著
(续释:第二、生即无生门)
【第二、无相观者,相即无相也。何以故?法离相故!经云:“法离于相,无所缘故。”又经云:“一切法皆空,无有毫末相,空无有分别。”由如《虚空有门论》云:“无性法亦无,一切皆空故。”观如是法,离情执故,故名为观。】
下面接下来释“无相观”。
文云“无相观者,相即无相也。”“相”者,谓一切诸法皆乃因缘和合而起,起者即是相耳;“无相”者,谓诸法性空故,则相无不尽,相无不尽故,即是无相耳。今以性空即是缘起,缘起即是性空,故曰“相即无相”。
“何以故?法离相故。”谓以诸法皆无性故,所以一切法离相也。
下又多引经论作证,今总述其义,谓:一切法既离于相,则一切法皆空;皆空故则无有毫末相可得;既无毫末相可得,故唯是空而已,既唯空故,故一切诸法亦不可得;诸法既不可得,故无有分别可生耳。此亦即是说,所谓“无相观”者,即是无分别观也。
若能如是行于无分别观,方能离于凡夫情见分别执着系缚;离于凡夫情见分别执着系缚,即名为无相观。
【问:一切法皆空,云何成观耶?答:只以一切法皆空故,是故得成观也。若不空者,即是颠倒,何成观也。】
由前云当观“一切法皆空”以离情执,心有不解而生疑,故今问曰:“如果一切法空,如何能够成观呢?”
此中问者意谓:观者必有能观、所观,即以能观之心,观所观之境。故有此一问。
不知若分能观、所观者,则所谓的“观”者,只不过是意识心在取相虚妄分别而已。
何谓之观?所谓观者,心不随分别即谓之“观”;又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即谓之“观”;又离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即谓之“观”。作如是观者,即名为“会色归空观”也。故文中答云:“只以一切法皆空故,是故得成观也;若不空者,即是颠倒,何成观也。”
因为不空者,但是意识心在取相妄生邪执分别耳,既是虚妄邪执分别,又怎能成就正观呢?《金刚经》亦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故不明法空,则举体虚妄,但是颠倒耳,又何能成就正观呢?
“会色归空观”者,谓会集一切色法均归于真空性。此有四门:
1、色非断空门:谓幻色并非断灭空,而是举体皆真空。
2、色非真空门:谓实色并非真空。
3、色空非空门:谓实色与断灭空皆非真空。
4、色即是空门:谓色空二者均无体性,故即是真空。
这里亦顺便介绍一下与相始教对应的“明空即色观”,“明空即色观”者,谓真空即是一切色法之本性。乃彰显凡是真者即是俗假,此系由事物之本性而言真空。亦分四门:
1、空非幻色门:谓断灭空不即是幻色。
2、空非实色门:谓真空不即是实色。
3、空非空色门:谓真空并非断灭空与眼前实色,而指真空之本性。
4、空即是色门:谓说空无我理者,由于空色相即之故。空,即真空;色,则兼幻色。
【问:作如是观者,治何等病耶?答:治上执法之病。何者?法实非有,妄见为有,由妄见故,即谓真如、涅槃可得,生死有为可舍,为斯见故,是故成病。今知法空,如法无谬,故成于观。故经云“如如与法界,菩提及实际,种种意生身,我说为心量”等。又经云:“以无分别空,故云观也。”诸法皆空,相无不尽。略申纲纪,准以思之。】
前面已经具体开解了如何修真空观法,而这里则点出修此观之目的、作用。亦即文中所云“作如是观者,治何等病耶?”答:“治上来执法之病。”
今何故言“治上来执法之病”耶?谓因前“法有我无门”,但空人我,只得人无我智,而未空法我,故不得法无我智,而今大乘始教“生即无生门”者,则特破法我执,令得法无我智也。
“何者?”征起文句也。下则具体释曰:“法实非有,妄见为有,由妄见故,即谓真如、涅槃可得,生死有为可舍,为斯见故,是故成病。”
因为一切法缘生性空,元非实有,而迷人不如实知,妄见为有,譬如目有幻翳,则会妄见虚空生花,而虚空实无生花;又以妄见故,便谓有真如、涅槃可得,有生死有为可舍;由于这种妄见,是故妄执成病。
“今知法空,如法无谬,故成于观。”谓如果知道诸法缘生无性,性空无相,便不起妄见,既不生妄见,则不见有,亦不见无,有无双遣,心不随分别,则一切法如如无碍,不二不异,如是修观,便得成就无生观与无相观耳。
下则引经证也。
经云:“如如与法界,菩提及实际,种种意生身,我说为心量。”
“如如”者,“如”谓法性之理体,不二平等;若彼此之诸法皆如,即云“如如”,是正智所契之理体也。诸法皆如者,则法界亦如,菩提亦如,实际亦如,种种意生身亦如。换句话说,一切诸法、法界、菩提、涅槃、实际、种种意生身,皆是同一理体,不二不异也。
“菩提”者,华译为觉,乃指能觉知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断尽烦恼的人的大智慧;旧译为道,是通往真理的道路的意思。
“实际”者,亦名本际、真际、真如等,谓真如法性为诸际极,故曰实际;又极真如之实理,至于其穷极,谓之实际。
“意生身”者,又作意成身、意成色身等种种名。彼非父母所生之身体,乃是初地以上菩萨为济度众生,依“意”所化生之身,故名意生身。“意生身”具有三义,即:一、遍到,二、速疾,三、无碍。之所以具此三义,因意生身乃随意受生,不受业系故。
又据《楞伽经》(卷三之一切佛语心品)所载,菩萨有三种意生身,即:
一、三昧乐正受意生身,三昧为梵语音译,以定性为乐,异于苦乐等受,故意译为正受。谓“三昧乐正受”,乃华梵双举。谓第三、第四、第五地菩萨修三昧时,证得真空寂灭之乐,普入一切佛刹,随意无碍,故名三昧乐正受意生身。
二、觉法自性性意生身,谓第八地菩萨觉了一切诸法自性之性,如幻如化,悉无所有,以无量神力普入一切佛刹,迅疾如意,自在无碍,是名觉法自性性意生身。
三、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谓第九、第十地菩萨觉知一切法皆是佛法,若得一身,无量身一时普现,如镜中之像,随诸种类而得俱生,虽现众像,而无作为,是名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
今如如、法界、菩提、实际、及种种意生身,皆唯心所造,唯心所现,是乃唯是一心。故经云“我说为心量”。
又经云:“以无分别空,故云观也。”若当下心无分别,则最初一念无明心不动;最初一念无明心不动,则诸法本初不生;诸法本初不生,则但是真空理体;但是真空理体,则无有各各差别相;既无各各差别相,则相无不尽;既相无不尽,则虚妄分别执着不生耳。此乃约真空绝相观之“会色归空观”而言也。
“略申纲纪,准以思之。”“纲纪”者,纲要也。文义显见,不再多做解释。
【前门则得人无我智,此始教菩萨则得人、法二空,亦名法无我智也。】
文义显见,亦不赘言。
至此,则就解释“生即无生门”完毕也。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