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因缘与一厢情愿
近年来,宗教对国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生活、工作中常有人谈起应以「因缘观」面对周遭的一切,或以「因缘观」解释个人的想法或起心动念。但是很多人也在问,「因缘观」到底与所谓的「一厢情愿」有什么不同?
要了解「因缘」其实非常简单,我们所接触到的一切事物都在因缘之中,任何事情只要因缘成熟,便能完成,如果「万事具备只欠东风」,那就是因缘不成熟。因缘只要有一点点差错或变化,结果马上就会改变;所以,人没有办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也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环境,任何的现象都是不断随着因缘的变化而变化;今天的局面如此,明天不一定会一样。不过有些因缘是在我们所能预料的范围之中,例如要织布生产,通常在计画之后照着实践就能实现,但若遇到环境的巨大转变,个人的小目标还是会改变的。
至于一厢情愿则是很天真的,自己想当然尔,完全凭空想象,这与经过缜密的企画、计画不同,计画必须有一些事实的依据。但是经过计画的事物也不一定完全可靠,也会发生意料之外的情况,这时候就应该要接受它,然后想办法处理它,因为,因缘就是如此。
所以,如果期待计画好的事在过程中发生问题,不必伤心也不必失望,应该继续努力,促成因缘,还是有成功的机会;如果经过详细的考虑,判断因缘不可能促成,那也只好放下它,这和未经努力就放弃是截然不同的。
相关阅读
- 禅定是达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种过程
- 生儿不为防老,积榖不为防饥
- 佛法是从有分别的执著心达到无分别的解脱心
- 因为不和谐,所以需要彼此关怀
- 我们的生命跟宇宙是结合为一的
-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下这四句话
- 佛经难懂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佛经?
- 何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净?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尽全力完成
- 对于家庭暴力需谨慎处理
- 不要带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吗?佛教有世界末日吗?
- 积极而不紧张,工作要赶不要急
- 沉缅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觉,该怎么醒悟呢?
-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应以怎样的态度与人相处?
- 如何在工作中与人相互体谅?
- 如何离苦?远离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会”与“爱别离”?人际关系的痛苦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相关名词
推荐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