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鬼是什么?罗刹鬼的故事
罗刹鬼是什么?
罗刹鬼,恶鬼总名;在古印度语中译作“罗刹婆”、“罗叉婆”,意为“暴恶”、“可畏”;乃印度神话中之恶魔,最早见于《梨俱吠陀》。男罗刹为黑身、朱发、绿眼;女则称罗刹女、罗叉私(梵Rākşasī ,又作罗刹斯),如绝美妇人,富有魅人之力,为人不识其为恶鬼,专食人之血肉。
许多佛经典籍如《音义》一十二本、《佛本行集经》四十九卷、 《出曜经》之中的《如来品》等就记载:她穿着华丽衣裳、戴着花冠头饰、打扮得花枝招展、珠光宝气,以妖媚迷惑善男信女陷入血流遍地、身首异处的灾难深渊。
罗刹鬼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印度的迦尸罗国和毗提醯国之间,有一片旷野,尽管它是通往两国之间最便利的途径,却无论白天、晚上都很少有人经过。原来,旷野上,常年住着一个名叫沙吒卢的罗刹鬼,喜欢在路上拦阻行人,不许人通过,由于沙吒卢的身长有一丈三尺之高,有着像蓑衣一样的黄色头颅和像是会喷火的眼神,而布满在他全身的鳞甲,像是无数鼓着腮子,等待猎物的鱼。
一天,一名商团领袖,带领着五百位商人旅行至此处,正打算要穿越旷野,队伍中有几位曾听说过罗刹鬼的人,都害怕地不敢前进。此时,这位名叫师子的商团领袖,站出来说:“大家跟着我来,不要害怕。”这群商人为师子的胆识所激励,便跟随着师子朝旷野走去,途中果然遇到了沙吒卢。师子大声质问:“你是谁?为什么在这里挡路?难道你不知道我们要通过吗?”师子一连大声地问了三个问题。
只见沙吒卢,用淌着黏液的大口,回答:“你好大胆,竟敢从这里经过,你难道不知道这是我的地盘吗?”边说边张开像叉子一样的大手,做出拦截的动作。商人见状,退后一步,连忙举起弓箭,“咻”的一声,快速猛利的箭射向沙吒卢,没想到沙吒卢好整以暇地张开大口,便将箭吞入腹中。师子于是再接再厉,接连射出第二支、第三支、第四支……第五百支箭,然而却都同样地没入沙吒卢黑洞洞的口腹之中。同行的商人,看到这样的情形,更加害怕地不敢靠近,尽管只是孤军奋战,尽管握着弓的手已经淌血,不死心的师子,仍然用随手的利器奋力一击,最后,连手上的弓都被吸进沙吒卢的腹中。
面对眼前丑恶而得意的笑容,已经手无寸铁的师子举起右拳,趁其不备地朝沙吒卢打去,但才挥出去的拳头,马上就被吸入罗刹鬼的鳞甲中,任凭怎么用力,也拔不出来,接着再挥左拳,而左拳也一样收不回来。于是改用双脚猛踢,然而这一回,就连双脚也被黏住而动弹不得,不肯罢休的师子,随即用头猛撞,不幸的是,最后连头也被埋没在沙吒卢像鱼腮一样的鳞甲中,只剩下攀附在罗刹鬼身上的背,仍不屈地扭动着。
有些诧异的罗刹鬼,忍不住对他说:“你全身都不能动弹,马上就要死了,还白费力气做什么?”接着,听见从自己身上,传出了师子坚毅的声音:“我的头、手、身躯,虽然暂时被你控制住,但我的心像金石一样坚定,不会为你所困。”沙吒卢于是又说:“我是鬼中之王,力大无穷,像你这样的人,我已吃掉不知有多少了,你死到临头,又何必说大话。”然后又听见师子以无比的信心说道:“精进的力量让我不会绝望,永不疲厌,我将藉精进的力量,和你搏斗到底,决不懈怠。”
听到这里,聪明的沙吒卢罗刹鬼,知道自己遇到了精进勇锐、胆识不凡的人,心底由衷地生起了敬意,不但放下了师子,还护送他和五百个同伴,穿过旷野,到达另一个国度。
——典故摘选自《法苑珠林·卷二十七·至诚篇·求进部》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为老公念心经,菩萨真的加持为其开智慧了
- 学会心平气和
- 夫妻姻缘天注定,能改变吗?
- 吃亏是在给自己积福
- 梅兰芳父亲倾囊布施 终获善报
- 当代最受欢迎的佛学大师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却很幸福
- 人生随时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驮密多的故事与传法偈
- 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
- 悭与舍,堕落转生为牛的弟弟与成就阿罗汉果的哥哥
- 以「慈悲观」离「瞋念」
- 一串佛珠 无限祝福
- 曹溪一觉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简和尚的故事
- 菩萨的化身
- 算命与改运的故事
- 一个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紧去做吧!
- 鹦鹉婆罗门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伤害
- 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 济公和尚重建净慈寺的神话传说
- 缺点的功德
- 菩萨与鸟窝
- 伪善世界不可信
- 恶妇害婆终害己
- 同样供养跛脚修行人,善人得金银,恶人得毒蛇
- 文殊菩萨仗剑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忏》的神奇来历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译文、寓意
- 鸽王自救,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点
- 道信大师倒插柏的传说
- 武则天、献明肃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断,只会犯下可笑的错误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怎样一部经?
- [星云大师]不争人我
- [花茶]决明子的功效与作用
- [禅宗五家]行思、怀让两系是如何转变为五家七宗的?
- [生活故事]做你自己,不要将选择权交给别人
- [哲理故事]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 [在家修行]居家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颗欢喜心?
- [佛学常识]集圣谛是怎么回事
- [其他汉传法师]道理是为事情服务的,明理就是要透事
- [黑茶]黑茶的品质特点是什么?
- [禅宗典藏]“五灯”是指哪五部禅宗灯录?
- [宗门故事]心眼明净
- [哲理故事]放下情执,才能得到自在
- [佛与人生]佛教的这六事为什么能让人得度?
- [佛学常识]什么是“八苦”
- [其他汉传法师]修行佛法时会出现两种成就——内成就和外成就
- [涅槃经]《涅槃经》是怎样一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