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其实很简单
快乐其实很简单
我书中曾夹了很多树叶,都是辛苦地攀爬着,从高处摘来的。从没有想到,低下头去,斑斓的美铺洒了一地,任你挑选。
剥皮喂鸟
小女儿喜欢到寺院去玩。大殿里精美的四面观音像、绕塔盘旋的鸽子、放生池里游啊游的小甲鱼、僧舍前疏落绽放的花草,让她很开心。我们常常在那里,一玩就是一天。
春节期间,天气暖和起来,我又拉着她的小车,带她到了寺里。背包里是她最爱吃的饼干和水果。
“妞妞,让菩萨吃点你的饼干? ”
女儿摇头,显得有些不情愿。她毕竟还是三岁的孩子。
“中午了,菩萨饿了呀! ”
听到这句话,她爽快地掏出一盒未开封的饼干,蹒跚地走进大殿,放在菩萨的供桌上。
又掏出了香蕉,说, “ 爸爸,给菩萨剥剥,妈妈说,不剥吃了会生病。 ”
一旁敲磬的师太笑了,皱皱的老脸开成迎春花。 “ 真是好孩子,你的饼干给菩萨姥姥吃了,你吃点什么呢! ” 师太翻开身旁的袋子,从撤下的供品里拿出一根白亮的、沾满芝麻的糖:“ 你吃点芝麻糖吧,是菩萨姥姥给你的。 ”
女儿看看我,接住了。
大殿房顶,塔檐下,卧着一群群鸽子。还有几只在云去风来的广场上觅食。 女儿边吃芝麻糖,边喂鸽子。“鸽子也该吃饭饭了。” 她说。稚嫩的童音很好听。
糖很快喂完了。她拿出衣服口袋里的桂圆,举着,跑来,让我给鸽子剥剥。 “ 妈妈说,带皮吃会生病的。 ” 女儿小,只记得这些大人的话。
鸽子们咕咕叫着,翻飞着抢食,姿态优美。蹒跚在鸽群中的女儿很开心。
那和谐的场景让我忽然很感动。
来寺院上供的人很多,大多是念念有词,跪在那里求富贵,求平安的。但有几个人曾想到,把供品给菩萨剥剥,免得菩萨病了?恐怕更没有人会想到,菩萨会不会累呢?
许多人,把父母比作菩萨。每到春节,儿女们都会赶回去和父母团聚。但大多是回去吃喝一通,留下一桌子剩菜剩饭,就走了。有几人曾想起恭敬地为父母剥剥水果皮,没事时,听这些老菩萨们唠唠叨叨地说说知心话,剥开父母心头的寂寞呢?
在这个盛行啃老的社会中,恐怕更鲜有儿女想到,父母也很累。
更何况对待不如自己的人和动物呢。
菩萨心并不神秘。我想,无论是给菩萨吃,还是给鸟吃,剥去皮,一般无二地供给清香果肉,就是清净平等庄严的菩萨心。
落叶的美
入秋的时候,大街两旁成排的树木吐出簇簇黄叶,如满树黄金,点染得周围非常美。
接女儿从幼儿园回来的路上,她张着手,想要树叶。
树很高,我努力探身去采摘,半天功夫,还是一无所获。
“爸爸,给! ” 低下酸疼的脖子,女儿正拿着一片落叶给我,落叶斑斓如秋山。
她又蹲下小小的身子,继续在落叶堆里一片片找。我蹲下去,陪她一起细致地挑选落叶,惊讶地发现,落叶其实也有独到的美 :有虫噬如各种动物的 、有金黄中殷红几缕的 、有霜色满面的 ,有粗糙如油画的 ……
女儿高兴地举着几片树叶,边走边唱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插曲。很多句子都被她唱丢了,毕竟还小。
我也拿着几片落叶,想把它夹在书中。
我书中曾夹了很多树叶,都是辛苦地攀爬着,从高处摘来的。从没有想到,低下头去,斑斓的美铺洒了一地,任你挑选。
快乐其实很简单
有一次,我熬夜起晚了,错过了送女儿到幼儿园吃早餐的时间,就给她口袋里装了很多饼干。
晚上,接她回来,问她:“饼干好吃吗?”
“同学给抢走了。”“是小宝。” 忽然间,她的眼角浸出几滴泪,委屈的样子让人心疼。
小宝是女儿常说的名字。那时她不到三岁,记不得很多同学的名字。小宝曾抢过她的袜子,帽子。当回到家中,发现她的红袜子变成白袜子,到处找不到她的帽子的时候,才知道是小宝所为。
“好了,不哭了,回头咱换一个幼儿园好吗?”我安慰她。
“好,换一个大的幼儿园。”女儿笑了。
第二天,去幼儿园接她的时候,见她正开心地和一个小男孩玩滑梯。
“小宝,再见!”
女儿礼貌地向他挥手。小男孩也热情地挥手,笑得很灿烂。
“他就是小宝吗?”
“是。”
“玩得开心吗?”
“开心。 ”
夕阳下,是一张幸福的笑脸。
想痛斥小宝的心忽然平静了。
开心其实很简单。当别人伤害我的时候,我会哭,但我也会照样毫不在意地和他玩。哭归哭,玩归玩。
菩萨戒把不接受别人的忏悔,列为轻垢罪。目的,是为了忘记不快,让自己和他人心安,开心地在世界上生活。但成人往往做不到。哪怕是别人的一句话伤害了自己,也要记忆很久,常常复习,想找机会让他不痛快,结果,一句话变成了千万句,很久都很不开心。
闲闲地忙
《三字经》很长。女儿两岁多时,我和妻子教她背。她背一会儿,就去喂乖乖虎吃饭,乖乖虎是她的布娃娃。当我正要休息时,她又拿起《三字经》,缠着我给她讲故事。讲故事就是边讲边背。
我渐渐地失去了耐心。妻子买了一台 mp5 ,我就从电脑里下载下来《三字经》的儿歌,让她自己去翻着玩。
半年后,忽然发现,女儿已经把《三字经》快背完了。而我,依然只会前几段,看到后边那么长的经文,就感到累。原来,我曾想一鼓作气地把它背完的。
女儿呢,走在街上玩的时候,她也会儿歌般地唱: “人之初,性本善 ……” 并反过来纠正我了。
她不懂《三字经》,不要紧,本来这对她就是游戏,和玩乖乖虎是一样的。
据说,菩萨入游戏三昧,整日劳碌而不累,大概就在于他把人世间的一切都看成游戏,做工是游戏,教化是游戏,休息也是游戏吧。
我们常常感到累,或许是在于把自己看得过于重要,把手头的事物和心头的愿望看得过于重要了。
一位熟悉的禅师常对他的弟子们说四个字:“闲闲地忙。”
我想,把心放平,把欲放淡,承认自己是个平凡的人,那么,身再忙,心也是悠闲的。
- 上一篇:所谓能耐,就是既有能力又能忍耐
- 下一篇:吃相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