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省,时刻关照自我
一日三省,时刻关照自我
汾阳无德禅师从小就天资非凡,有文字般若,对一切文字自然通晓,能出口成章。在14岁的时候,他的父母相继离开人世,于是他便出家剃度,之后云游四方,拜访了71位名宿鸿儒,后师从省念禅师,才开大悟。
省念禅师圆寂之后,无德禅师应西河道俗的邀请,到汾阳太子院居住,在那里广说宗要,接化学人,足不出户达30年之久。
有位虔诚的女子,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供佛。一次,当她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里出来。
无德禅师对她说:“你每天都这么虔诚,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的相貌肯定非常美丽。”
女子听后,心生欢喜道:“这是应该的。我每次来寺礼佛时,便觉得心灵如同洗涤过一般,清净凉爽,然而,一回到家里,心又开始烦乱起来了。请教禅师,作为一个家庭主妇,该如何在烦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了一个问题:“你以家中的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的习性必然有所了解,那么请问你,你是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的呢?”
女子不假思索地说:“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于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这样花茎就不容易在水里腐烂,花朵可以吸收水分,花茎不会腐烂,花朵自然能够更加长久而不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点了点头,说:“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生活的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地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精华。”
女子心中恍然:“谢谢禅师开示,我希望在禅院过一段晨钟暮鼓,菩提梵呗的宁静生活,聆听禅师的教诲。”
无德禅师答道:“你的身体是寺宇,脉搏是钟鼓,两耳是菩提,呼吸是梵呗,无处不宁静,又何必要到寺院中生活呢?”
人生无处不修行,只要能够持戒守定,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得到心灵的宁静;若不能持戒守定,即便身在寺院,心灵也不会宁静。
佛说修行,其实主要在修心。《金刚经》里讲“善护念”,讲“降伏其心”,说来说去,就在于心灵和品德的修养。为什么要“善护念”“降伏心”?若不如此,我们的心就会被贪嗔、痴妄、妒恨等充盈,失去正知正念,从而烦恼丛生,不得解脱。只有“善护念”“降伏心”,你才能得自在,真方便。
持戒守定就是极好的护念方式,无论是何根性的人,通过持戒,都能够有所进境。因为持戒可以让你每时每刻保持自己对自我心灵的修正。
故事中无德禅师告诉我们:护念自身,就如同侍弄花草一样。侍弄花草要时常浇水、剪裁;护念自己,则要时常反省、改正。
持戒能够让人时刻保持警惕,对自己的行为与思想进行反省。人只要有反省意识,其人生境界必定有所精进。反省是一种自我检查的活动,还是一种学习能力,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前提。
儒门就有“一日三省其身”的教导,而在佛门弟子看来,一日三省远远不够,我们应该时时处处不忘反省自己的言语行为,以免失去正知正念。
须知,人时时处处都可能犯错误,迷失方向,毕竟大家都是凡人,不可能像释尊那样觉知世间一切事物。这时你能做的,就是时刻反省自己,守护自己心里面的好念头、好思想,一旦发现错误,就即刻改正过来,清除心中那些不好的念头。同时,加强自身的学习,就如同为花儿浇水一样,让思想变得圆满丰润起来。
若不想鲜花太早凋零,就要时常去料理它;若不想自己的人生迷失方向,就要时常做出必要的调整。
即使是在看似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时候,也要时刻反省,注意自己行为上的小错误、思想上的小毛病,因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很多危险的因素等它发展大了,再挽救就来不及了。要做到防微杜渐,就得时刻反省自身,保持清醒的头脑。
- 上一篇:不是别人让你痛苦,而是你的修养不够
- 下一篇:心中宽和,则世界和乐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为老公念心经,菩萨真的加持为其开智慧了
- 学会心平气和
- 夫妻姻缘天注定,能改变吗?
- 吃亏是在给自己积福
- 梅兰芳父亲倾囊布施 终获善报
- 当代最受欢迎的佛学大师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却很幸福
- 人生随时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驮密多的故事与传法偈
- 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
- 悭与舍,堕落转生为牛的弟弟与成就阿罗汉果的哥哥
- 以「慈悲观」离「瞋念」
- 一串佛珠 无限祝福
- 曹溪一觉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简和尚的故事
- 菩萨的化身
- 算命与改运的故事
- 一个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紧去做吧!
- 鹦鹉婆罗门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伤害
- 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 济公和尚重建净慈寺的神话传说
- 缺点的功德
- 菩萨与鸟窝
- 伪善世界不可信
- 恶妇害婆终害己
- 同样供养跛脚修行人,善人得金银,恶人得毒蛇
- 文殊菩萨仗剑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忏》的神奇来历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译文、寓意
- 鸽王自救,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点
- 道信大师倒插柏的传说
- 武则天、献明肃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断,只会犯下可笑的错误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怎样一部经?
- [星云大师]不争人我
- [花茶]决明子的功效与作用
- [禅宗五家]行思、怀让两系是如何转变为五家七宗的?
- [生活故事]做你自己,不要将选择权交给别人
- [哲理故事]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 [在家修行]居家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颗欢喜心?
- [佛学常识]集圣谛是怎么回事
- [其他汉传法师]道理是为事情服务的,明理就是要透事
- [黑茶]黑茶的品质特点是什么?
- [禅宗典藏]“五灯”是指哪五部禅宗灯录?
- [宗门故事]心眼明净
- [哲理故事]放下情执,才能得到自在
- [佛与人生]佛教的这六事为什么能让人得度?
- [佛学常识]什么是“八苦”
- [其他汉传法师]修行佛法时会出现两种成就——内成就和外成就
- [涅槃经]《涅槃经》是怎样一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