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心有多宽广,世界就有多大

心有多宽广,世界就有多大

  小沙弥问禅师:“师父,你整天说‘境由心生,一切唯心造,心为人之灵。’那么,人的心究竟有多大?”

  禅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你先闭上眼睛,在心里造一座大山。”

  小沙弥真的闭上了眼睛,在心里描绘起大山来,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睛说:“师父,我的大山造好了。”

  禅师又说:“你再造一根小草吧。”

  小沙弥再闭目在心里造起了小草,又过了一会儿,他告诉师父小草造好了。

  禅师说:“你心里想着到寺院门口去一下。”

  小沙弥闭了眼,立刻就说:“师父,我已经到了。”

  禅师说:“那再让你的心到天边去一次吧。”

  小沙弥同样立刻就回答:“师父,我已经到了。”

  禅师问他:“你到寺院门口用的时间长,还是到天边用的时间长?”

  小沙弥毫不犹豫地说:“一样长。”

  禅师第三次发问:“大山很大,小草很小,大山上还长着无数小草。那么,你造大山时,是不是用全部的心思?而造小草时,是不是只用一部分的心思?”

  小沙弥摇摇头,说:“不管是造长满小草的大山,还是单单造一根小草,都得用全部的心。”于是,禅师开示说:“在心中到天边与到门口用的时间一样长,可见我们的心无快无慢。制造一座大山,是用一个心;制造一株小草,也得用一个心,可见心亦大亦小,能大能小。”

  心中世界的大小,完全在于心的大小。如果你的心胸狭隘,那么世界也就很狭小;如果你的心胸很宽广,就能包容宇宙。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尽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如果能把心扩大到无穷无尽的时间、空间里面,那么世界就会很宽广,即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是方外之交,两人经常在一起畅谈佛学。令苏东坡不服气的是,自己的文才与好友佛印禅师不相上下,并且自己的佛学功底也不浅,怎么总是被禅师占了上风。所以他百般用心,总琢磨着怎么才能赢过禅师。

  一天,两人对坐默默坐禅,苏东坡脑筋一转,突然诘难佛印禅师说:“请问禅师,你看我此时坐禅的样子像什么?”

  佛印禅师心平气和地答道:“依我观之,居士好比一尊清净无染的佛啊!”

  苏东坡听后,表现出满怀得意的样子。

  此时,佛印禅师反问道:“居士看我此时坐禅的样子像什么?”

  苏东坡正在忘形之时,看到佛印一身褐色的僧服,便揶揄道:“和尚活像一堆牛粪。”

  佛印禅师听了,不怒反笑,默然不语,然后怡然自得地闭目养神。

  苏东坡很得意,回家后迫不及待地向妹妹苏小妹炫耀了一番,并且说:“今天总算占了佛印禅师的上风。”

  苏小妹听后,禁不住“呸”了一声,问他:“且问哥哥,是佛名贵呢,还是牛屎名贵?”苏东坡瞪大眼睛,不明白妹妹的话是什么意思。

  苏小妹笑道:“哥哥!你今天输得最惨啊!佛说‘相由心生’,因为佛印禅师内心清净,心里想的是佛,没有妄念,所以禅师视一切众生皆是佛。而你心中妄念纷飞,全是污秽不净的念头,所以你把六根清净的佛印禅师竟然看成了一堆牛粪,难道你这还不算输得很惨吗?”苏东坡听得瞠目结舌,方才恍然大悟。

  语言是人的精神世界的表现,是心灵的图画,正所谓言为心声。人的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语言方面,言语不端,往往表明修养不好。言语有时虽然可以掩盖人真实的内心世界,但最终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心机。

  万法唯心造,一个人的修养有多高,境界有多高,看出来的境物就有多高。拥有一颗澄明宽容的心,就会拥有一个澄明宽容的世界,如果你看人都是不好的地方,那么你的心灵也是阴暗的。如果你的心灵是污秽阴暗的,那你眼中的世界也不会是光明的。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