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详情]
楞严经说约 第九卷虚字集
楞严经说约 第九卷虚字集
精研七趣品第二十八
狱趣
鬼趣
畜生趣
人趣
仙趣
天趣
前于世界颠倒中所说十二类。单示欲界因果之相。尚于界趣。说而未周。今复蹑前精研七趣。夫真如妙心。本来周遍。则法界一真。万物一体。宜无诸趣之异。其如今之见有以。故阿难问言。此趣为复众生本有。为是众生妄习。佛言。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内分积情。外分发想。(心动于内曰情。意缘于外曰想)当其未舍暖触之时。一生善恶俱时顿现。莫不从业分趣。随其情想轻重而感变焉。下从地狱。上至非想。业销福尽。互有升沉。狱趣则六交有报。本乎十习之因。十习者。本于十惑。习成恶业也。六交者。因乎六根。交起恶报也。受报罪已。遇物成形。入诸鬼趣。鬼业既尽。方与世间。冤对相值。化为畜生。填还宿债。酬足复形。乃生人道。人则有修。或有不依正觉。存想固形。别得生理。随其功行。成十种仙。是为仙趣。或有未能成就禅那。但能疾断爱欲根本。勤行十善。命终生天。故有天趣。天趣者。随其功行。相蹑增升。若欲界六天。虽出尘劳。微有欲想。相视相抱。亦称暂交。色界则以禅定感生。不生爱染。都无想念。超生三梵。名曰胜流。故有梵众梵辅大梵。为初禅三天。二禅则湛寂生光。故有少光无量光音三天。三禅则通于寂灭而生净乐。故有少净无量遍净三天。如是一类。安隐心中。欢喜毕具。但能自利。未得利他。增升至于四禅。则有四根本五不还。是为凡天。四根本者。兼修慈悲喜舍。利他之心乃出生。诸禅三昧之本。故曰根本。是天粗重相灭。净福性生。故有福生福爱二天。从是天中。有二岐路。直趋广果。纡往无想。直者不带异执。直修禅定也。纡者双厌苦乐。灰冷舍心也。此四胜流。三患不至虽。非无为真境。而有为功用亦已纯熟。复有五不还天。则下界九品惑尽。不复欲界受生矣。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然尚有色质。未尽形累。至无色界。则灭身归无。乃定性声闻之所居。或无想外道之别报。或舍厌天人之杂处。其类不一。皆无色蕴。盖从有顶色边际中。分岐超出。一为回心大阿罗汉。言以舍心修定。发明无漏知慧。慧光圆通。断尽尘惑。便出三界。不住小果。入菩萨乘。故名大阿罗汉。二者随定趣入。或厌色而依空。报生空处。或厌色空而依识。报生识处。或有空色双亡。识心都灭。报生无所有处。虽能穷空。不尽空理。幽幽绵绵。若存不存。似尽非尽。报生非想非非想处。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溺。随趣受生。名数取趣。故有补特伽罗之称。是皆凡夫业果酬答。答尽人轮。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地者。随行权应。寄位升进。
- 上一篇:楞严经说约 第八卷含字集
- 下一篇:楞严经说约 第十卷空字集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楞严经》“将毁戒体”说明阿难示现的是凡夫、初果的圣人
- 如果觉得唯识学很沉重,可以看看《楞严经》
- 如何学《楞严经》?放下识心和一切执着
- 闻佛法而不修行 如同没听过佛法
- 圆瑛法师及憨山大师对《楞严经》的推崇
- 高僧大德为什么推荐去学《楞严经》呢?
- 楞严经和楞伽经哪部好?楞伽经与楞严经的区别
- 《圆通章》的出处殊胜
- 《楞严经》从印度传到中国的因缘
- 在家人可以修持《楞严经》吗?
- 《楞严经》中的见识,见性,根性有何关系与区别?
- 《楞严经》是怎么传入中国的?
- 《楞严经》传到中国的秘密
- 出离世间苦海最好的法门
- 佛说妄情积聚不休而能产生体内爱水
- 佛说末法时代邪魔会施行贪淫魔道
- 从轮回中解脱出来才是最大的目标
- 《楞严经》和净土法门,所说的成佛道理是否相同?
- 不断淫修禅定者,即使千百劫后也仍是一堆热砂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释
- 恶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须熟,彼不相待的解释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