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 八、四大与五蕴
六上 八 四大与五蕴
佛印禅师是中国宋朝的高僧,有一天,他在寺里讲经,听众挤满了大讲堂,恰巧这时,大学士苏东坡居士来了;佛印禅师对这位好友,打着禅风机语说:“此间无大学士的坐处 ! ”
东坡是个学佛参禅多年的居士,也用禅宗的话回答道:“何不借禅师的四大之身为座 ? ”
“我有个问题,你如果答得出,即将身子给你坐;要是回答不出,请将你的玉带解下,留在这里纪念 ? ”
“好的 ! 请你问吧 ! ”
才华横溢的东坡,给这一问,哑口无言;解下玉带,留在寺里纪念。
四大,是地、水、火、风四种原素;地性坚强,水性流湿,火性温燥,风性轻动;世间万物,都由这四种原素所成;离此四种,就没有自性了,所以说:“四大皆空”。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蕴是物质,受、想、行、识属精神;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这五种聚集的和合体;离开五蕴,就没有我的存在了;所以说“五蕴无我”。
问题:
1、佛印禅师是什么朝代的人?
2、佛印禅师在寺里讲经,听众多吗?
3、大学士苏东坡来找佛印,佛印对他怎样说?
4、苏东坡怎样回答?
5、佛印提出什么问题问东坡?
6、东坡答得出吗?不然又怎样?
7、什么是四大?四大各以什么为性?
8、为什么说“四大皆空”?
9、什么是五蕴?五蕴中哪些是物质?哪些属精神?
10、为什么说“五蕴无我”?
- 上一篇:六上 九、三期同一庆(一)
- 下一篇:二上 一、信仰佛教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 第一课、佛
- 第一课、佛的意义
- 第一篇 法身、报身、应身
- 第一册、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一节 何谓佛
- 第一课、佛教的真理
- 第二课、如来十号
- 第二课、释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处经
-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课、佛身
- 第一课、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二节 释迎牟尼佛
- 第九课、中国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课、修观对治淫欲
- 第一、二、三课、综合指要
- 十三、忏法
- 1:佛学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课、药师佛
- 编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练习1 有意识的呼吸 一 正念观身
- 第三课、释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目录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节、佛教的实质
- 第十五课、四摄法 四无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
- 第三十课、焰口召请文(宋·苏轼)
- 第八课、四圣谛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课、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
- 第十四课、菩萨十地
- 第十八课、声闻四果
- 第四课、转轮圣王
- 第十课、修学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课、悟道诗
- 第九课、十二因缘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节、佛陀教导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禅?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