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戒除邪淫?七个方法
1、知苦回头
佛法四圣谛:苦集灭道,展开来就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所以第一步就是知苦。若没有深切感受到邪淫的危害和痛苦,甚至反而认为邪淫是快乐的,那一切无从谈起。
多数人是亲身受了邪淫的苦害后,确实想回头了。但也有一些福德慧根深厚者,自己虽然没有犯邪淫,但从经典中和别人的经历中,一见便知邪淫之害。此是人中良马,不可多得。
2、知苦之后要立志
没有强烈的志愿,随波逐流,“顺其自然”,不可能成功。立志有各种起因:或者是吃苦吃够了,或者是要报父母恩,或者为了成就学业,或者为了现生富贵,或者为了平安,或者为了如意眷属,或者为了得生天界,或者为了助修佛法,或者是为了节省精力救度众生……或一或二或多,种种不同。
可以自己问自己,是否想戒?为何要戒?反复想明白了,决心定了,就成功了一半
3、明理
切实了解邪淫的危害和不邪淫的福德果报,才能坚定信心。《寿康宝鉴》、《欲海回狂》等书籍就是明理的助手,值得反复阅读。后学在校订这些书时,受益匪浅,深有体会。更详细的,可以参见戒邪淫网上的佛言祖语和格言开示等栏目的内容 。
在明理中,知道欲望只是一种习气,不是本能,很重要。按西方一些观念说淫欲是本能,那么本能与我同体,如何对治?戒除就成了压抑,结果只有宣泄一途。这就是根本原理的错谬,导致实践方法上的偏邪。佛法则指明欲望只是一种习气,那么习气则是可以转变和消除的。
明白了邪淫是敌非我这一点,下手戒除就没有什么好客气的了。最后,还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明白邪淫的习气是非常厚重的,一定会有反复,不能掉以轻心,又要知道自制力和佛力真实不可思议,一定能转变这种虚妄的习惯。
4、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立志好比定了方向,明理好比明了路途,方案就是出行计划。如何远离和断除容易诱发习气的邪缘?逐步培养定力的日课安排哪些内容?如何积功累德、将功补过。
邪淫习气重,是邪淫的业造的多。如果不积极将功补过,在断邪淫的道路上会事倍功半。大致方法是对治性地做一些戒邪淫方面的事情,比如随缘劝诫、写文章、编辑助印传布这方面的书刊,宣传戒邪淫方面的网站等等,可自选其便。
凡事预则立,如不认真制定方案,志愿很可能落空。在订方案中,一方面要认真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一方面要善于学习他人的经验教训。他人的经验教训可以在戒邪淫网里的经验体会文章中,加以总结。在开始阶段,方案不必过求完美,可以在实践中逐步修订,增强实效。
5、要善于借助外力
戒邪淫誓言中有两句话,自力微弱,佛力堪凭,单修多退,互助有功。古人说,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有些人以借助外力为耻辱,这是不全面的。完全依赖别人固然不可取,但一点不肯靠人也是不现实的。
人生在世,衣食住行、学习工作,哪一件不借助他人之力?何必一说修养,就耻谈他力呢?就算是最崇尚自力的禅宗,也离不开善知识的指点印证(他力),何况断邪淫习气?这里借外力,人人不同。
你可以借助自己所信仰的宗教的力量。当然,信不信佛法的都可以试试借助佛菩萨的力量,念念佛号或读诵佛经看有没有效果。再者,要常与善友交流。人都有奋发之志,但如果没有善缘护持,半途而废的很多很多。所以,常把善书阅读,善与善人交流,都是借他力自我熏习的好方法。
6、善于调整心态,防止偏差
志气要刚,心态要稳。急于求成是一忌;出现反复和失败就灰心是一忌;初有成效过于欢喜,甚至觉得自己可以入魔界历练一番,更是大忌。准备好持久战,从粗重的邪淫到较轻的意淫,突破一关是一关。
7、初步成就的迹象
有些网友问,到底有没有戒邪淫成功的?戒邪淫成功是什么样子的?如果说彻底戒邪淫成功,那已经成圣人了,暂且不谈。只说戒体有初步成就之象的,根据后学四五年来对一些网友的观察,是不少的。
怎样算是戒邪淫初步成就了呢?主要体现在:1、平时不思念邪淫之事;2、无意中邪缘邪境现前时,马上警觉和远离(这是戒体的自动作用);3、若邪念种子被触发并有持续之状态时,马上能想起邪淫的种种危害或自己以前吃过的苦头,并能以掌握的种种对治方法熄灭邪念。
到了这个阶段,确实很不容易,但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有些邪淫习气浅的不需要如上种种曲折努力,就有如上戒体,此是宿世根深。
但这里面有个别人可能会认为,邪淫也没什么呀,我不搭理它,它也就无可奈何了,甚至写文章让初步戒邪淫者不要太刻意对治。不理睬邪淫习气,此见甚高,但没到一定程度,你不理睬它,它来找你麻烦。
初学者若没有对治方法,必然束手就擒。还有的初步有了这样的成绩,就开始大意,认为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这样很危险。
须知现在的邪淫之缘很多,而我们的内心邪淫之种也无量,一旦遇到一些特别强的邪淫之缘激发了较重的邪淫之种,又加上警戒已丧失,后果实在不堪设想。所以不但不能松懈,还要更进一步,全面提高戒定慧之力,如果能加上净土修行,那么必然一生不退,永不再受邪淫之苦。共勉。
- 上一篇:怎么戒邪淫?要从细微做起
- 下一篇:戒邪淫的方法有哪些?怎么看待这些戒色方法?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觉能唱弥陀圣号吗?
- [佛学常识]什么是空想
- [佛经名句]恶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须熟,彼不相待的解释
- [佛学常识]什么是般若?
- [佛学常识]什么是十力
- [佛学常识]虚空藏菩萨的形象如何
- [佛学常识]阿弥陀佛掌中莲台有何象征含义
- [佛学常识]什么是文字禅?
- [佛学常识]佛为阿那律说八大人觉的内容是什么
- [生活故事]根不随尘,心不在境
- [星云大师]学佛一定要经过佛学院的教育吗?
- [在家修行]佛说的这七种布施,不用花钱就能做到
- [佛与人生]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