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详情]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七)-海仁老法师(5)
二、咒诠诸佛心印:一切神咒,莫不诠佛心印,如王宝玺,大臣见之,悉皆敬礼;咒能出生圣果,人天三乘,见持咒者,无不恭敬。
三、咒能总持一切法:咒以少字摄多义,受持读诵者,能遮恶灭罪,降魔消障,断惑入理。
四、咒为诸佛菩萨圣号:及诸鬼神王名,能持咒者,即持诸佛菩萨圣号,及呼诸鬼神王帅之名,天宠八部闻之,悉皆恭敬。
五、咒具慈悲威德神力:持咒者当获诸圣慈悲摄受威德加被,灭罪生福速登圣位。
六、咒为密语遮恶:一心持咒,内障不起,外患不侵,当除魔业。如昔有穷人,远奔他国,讹称王子。国王以公主妻之,食时每多嗔难;公主欲知其故,往访彼国商人。商人知彼诈称王子,但有关国体,未便直说,遂以其国语,作偈授公主,谓当王子嗔时,即笑念偈曰:‘无亲往他国,欺诳一切人;粗食是常食,何劳复作嗔?’并要公主但学音,勿解义。后诈王子闻之,恐彼事露,从此不敢再嗔,神咒之功亦然,持之自可降伏魔怨,灭恶生善。
七、咒为诸佛因中咒愿:佛因中修菩萨道时,无不咒愿众生,离苦得乐。如世人尚可咒愿吉凶,随愿成就。况诸佛因中慈悲诚实之誓愿,故众生持之,必满所愿。
八、咒为诸佛密令:如军中密号,唱号相应,无所诃问;若不相应,即执法治罪。众生持咒,如持佛密令,诸天鬼神,知是佛子,不敢为难。
诸佛设教,若显若密,皆随机宜,显如处方,密如授药。目的是一,功效无二。故佛顶文句云:‘此一心咒,凡有五会,共四百二十七句,二千六百二十字,即是密诠。大佛顶法,与前显说,力用是均,自有众生,应以显说而得欢喜,生善灭恶入理者;自有众生,应以密说,而得欢喜生善灭恶入理者。所以若显若密,皆是四悉因缘故说也。’所谓四悉,即四悉檀:一世界悉檀欢喜益,如咒中诸佛菩萨圣号,闻者欢喜,又咒中诸鬼神王名,部落闻之,不敢为非,故曰生欢喜益。二为人悉檀生信益,咒为诸佛密令,如军中密号,唱之诵之令人生信,故曰生信益。三对治悉檀灭恶益;谓咒中密语遮恶,令人诵之破恶生善,故曰灭恶益。四第一义悉檀入理益,咒为佛密语,总一切法,持第一义,能令诵者,得入理益。
此咒具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罗无上神咒’,简称‘楞严咒’。共四百二十七句,二千六百二十字,分五会。
一、毗卢真法界会
密开十二:
(1)三宝三乘:初三句是皈依三宝。南无译皈命,萨怛他译一切,苏伽多耶,译如来,阿罗诃帝,译应供,三藐三菩陀,译正遍知觉,写,译尽。意谓皈命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如来应供正遍知觉,即皈依佛宝。佛陀译觉者,俱知译百亿,室尼钐译顶。意谓皈命一切诸佛无比最胜顶法,即皈依法宝。南无萨婆即皈命一切,勃陀即佛陀,勃地即菩提,萨哆即菩萨,译大道心众生,鞞弊,即毗尼,或毗耶,译善治、或最胜。谓菩萨发心勤求佛果菩提,于五乘中为最胜者,此即皈依大乘菩萨,亦即皈依僧宝。第四句是普礼一切圣众。南无萨多南,译大勇猛,或第一士,即上乘菩萨。三藐三菩陀,译正遍知,俱知南译百亿。即皈命百亿佛菩萨。第五句敬礼大辟支佛,娑舍啰译独来往,即独觉,婆迦译缘觉,僧伽译众,喃译上首。谓僻支佛是无学众中之上首。第六至第十句,是皈命敬礼四果圣人,一切小乘僧众。卢鸡译世间,谓阿罗汉是应受世间人天供养者,即四果圣人。苏卢多,译入,谓入圣人法流,波那译逆,谓逆凡夫六尘之流,即初果圣人。娑羯译一,唎陀译往,伽弥译来;谓一往天上,一来人间,即二果圣人。卢鸡译世间,三藐译正等,伽跢译不还;谓于欲界世间,证不还来,即三果圣人。伽婆啰,译到彼岸,底波译天,多那,译不来,即四果圣人;意谓依真如法牲,不来五那含天,还来无余涅槃岸,总括小乘一切贤圣僧。
(2)三界梵释:十一至十三句,敬礼诸天仙众。提婆译天,离瑟赧译色,悉陀耶,即兜率陀,译知足天。毗地耶,即四天王天。陀啰即化乐天,离瑟赧,谓兼色界广果天,舍波奴译他化自在天。揭啰诃,译众生,即总摄诸天眷属众。娑诃娑啰,译大千世界,摩他喃译人;谓统括三千界中,一切天仙人等,若圣若凡,莫不皈礼。十四至十五二句,是皈命大梵天众及帝释天王。跋啰诃摩尼,译离欲或净行,因陀啰那,即释提桓因,译能天主。因此等诸天,梵王帝释,皆菩萨示现,统领天众,教化世间;令诸众生,止恶行善。密迹经:佛记螺髻梵王,将来成佛,号清净光明如来。璎珞经:佛记帝释,当成正觉,名无著尊。既是现在菩萨,未来之佛,故应皈命敬礼。
(3)五大诸天:自南无婆伽婆帝第十六句,至二十三句,是自在天众,及诸天眷属,一切神祇。婆伽婆帝,亦名薄伽梵。佛地论云:具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等六义。大智度论谓,具有道德,巧别法,得名声,破三毒等四义。密部咒仪则译为圣尊。显佛为三世间大圣,十法界至尊。嚧陀啰耶,谓地天神;乌摩般帝,谓风天神;娑醯夜耶,谓火天神;那罗野,谓水天神;拏那,谓空天神。大悲空智经云:‘地天毗卢佛现,风天成就佛现,火天弥陀佛现,水天阿佛现,空天宝生佛现。’槃遮摩诃三慕陀罗,译歌颂大会,为歌乐天神名。南无悉羯唎多耶,译皈命礼拜,谓诸天神,皆佛菩萨亲身,皆应皈命顶礼。
自廿四至卅一句,是敬礼大梵天众,暨天将天曹,天兵天男女等。摩诃迦啰耶,译大作者,即大梵天王,能作娑婆界主。或谓是大悲光佛所现。地唎般剌那,译无量光天,或谓燃灯佛所现。伽啰毗陀啰,译五兄弟天,即五种大功德光明云天,谓无忧佛所现。波拏迦啰耶,译极障碍,即色界天顶,摩醯首罗天众。阿地目帝,译善思惟,三十三天中,威德轮天,及色界天中善见天等,或谓降伏众魔王佛,及善意佛所现。尸摩舍那泥,译火顶,即尸弃大梵,宝火佛现。婆悉泥译胜军,是外道无想天等,为斗战胜佛所现。摩怛唎伽拏,译云童,即仞利天众,是摩耶菩萨示现。南无悉羯唎多耶,译顶礼,如是天众,或权或实,皆当皈命投礼。
(4)五部种族:自卅二至四一句是敬礼五部圣众。南无婆伽婆帝,译圣尊,贯下五部。多他伽跢译如来,即佛部,中央毗卢遮那佛为主。俱啰耶译种族众,即三十七圣,皆从毗卢遮那佛心中流出。般头摩俱罗耶,即莲花部;西方阿弥陀佛为主,观音大势至等菩萨为种族众。跋阇啰俱啰耶,谓金刚部;东方阿佛为主,金刚手波罗蜜菩萨等为种族众。摩尼俱啰耶,是宝部;南方宝生佛为主,虚空藏,宝波罗蜜等菩萨为种族众。伽阇俱啰耶,译作法、办事,是羯磨部;北方成就佛为主,地藏业波罗蜜等菩萨为种族众。帝唎茶,译威德;输罗西那,译破魔军;波啰,译自在;诃啰译师子,拏啰,译能持;阇耶,译最胜;皆五部种族中圣人名。哆他伽多耶,是总结佛现。
(5)六方诸佛:自四二至七一句,是皈命敬礼,六方诸佛。阿弥多婆耶,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译无量光寿,谓佛光、寿、相好、依正、净严、罗汉,及菩萨皆无量故。阿刍鞞耶,译不动,是东方欢喜国阿欢喜光佛。鞞沙阇耶,译药,俱卢译师,吠柱唎耶,译青色宝;般罗婆译光,罗阇耶译王。即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王佛。三补师,译普遍一切,毖多译光胜,即普光佛,一切胜佛。萨怜捺啰,即娑罗树,译坚固,剌阇译王,皆上方佛名,出自弥陀经。舍鸡野,译直林,或栴檀,母那曳,译离垢,即无垢佛,离垢佛,栴檀德佛等。剌怛那,译宝,鸡都译幢,啰阇译王,即宝幢王佛,或宝积佛、宝胜佛等。皆六方诸佛名。
(6)五部咒心:自七二至八六句,是皈命顶礼,最上三宝;一切三乘内上首种性,人天乘中,上首种性。帝瓢译光明遍照,即最上三宝。佛是毗卢遮那,法谓灌顶部,僧名金刚上师。萨羯唎多,意谓一心皈命往来亲觐,翳昙,译无比法,婆伽婆多即一乘佛法。意谓一乘法宝是圣者所尊敬。伽都即伽陀,译颂,十二部经之一,瑟尼钐译顶,意谓此法,亦即以下佛顶心咒,是藏部之顶首。萨怛多,译宝伞,般怛蓝,译华盖,是中方毗卢佛顶心咒,为一切密咒中之心。阿婆啰视耽,译无能胜,般啰帝,即波罗蜜多,杨岐啰译螺,意谓吹此大法螺,能伏诸魔怨,无有能胜者,普令众生,得到菩提彼岸。萨啰婆,译一切,部多,译大身,揭罗诃,译种性,意谓此是大乘种性。尼译领首,尼揭啰诃羯迦啰诃尼,意谓一切三乘内上首种性。跋啰,即般若,瑟地,即菩提果。意谓大乘僧宝常住,代佛行化,能令众生,起般若观智,而成佛果菩提。叱陀你,译赤色如意珠。即观音如意心咒名。阿迦啰,译无上悲心,即大悲心咒,属西方莲花部,密唎柱译坚固,百八金刚中之一名,即金刚心咒,属东方部。般唎译生,怛啰译宝,是宝生佛名,即妙宝心咒,属南方部。柠译最上,揭唎,译作法,或转轮。即大轮心咒,北方成就佛部。萨啰婆译一切,槃陀那,译结界,或道场法界。目叉尼译胜解脱。意谓以上诸心咒,及一切道场行法者,皆得解脱,一切生死苦缚。突悉吒,译别见,突悉乏,译烦恼,般那你译智慧,伐啰尼,译自在,此对染而成净,意谓即妄即真。如圆觉经云:‘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同是菩提。’赭都啰,译冤家,失帝南,译解脱,意谓此五部心咒之一切法会道扬,皆令行者,转染成净,即妄即真,降伏怨害,解脱烦恼生死,自此超凡入圣。如圆觉经云:‘一切烦恼毕竟解脱,一切障碍,即究竟觉。’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7)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6)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5)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4)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3)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2)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1)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0)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9)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8)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7)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6)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5)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4)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3)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2)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四)-海仁老法师(17)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