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汉传佛教名为菩萨乘,实际却是声闻乘,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问:有人说,汉传佛教名为菩萨乘,实际却是声闻乘;南传佛教名为声闻乘,实际却是在行菩萨道。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答:大乘佛教所行的是菩萨道,但从教界现状来看,在这方面确实做得还很不够。不少念佛或参禅的学人,更多只是关注个人解脱,对社会大众比较冷漠。所以,我们这几年也在特别得提倡菩提心教法。因为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不共所在,也是区分大小乘的关键所在。而从汉传佛教的传统来看,对于菩提心教法确实弘扬不力。我们虽然是大乘,但实际呈现出来的面貌,的确带有小乘自了的倾向。相反,在南传佛教地区,佛教非常普及,几乎渗透在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僧人也担当着民众的精神导师,起到了化世导俗的作用。
但我们要看到,这只是反映了一种现状,并不是用来否定汉传乃至大乘的口实。在汉传佛教典籍中,有着丰富的菩提心教法,需要我们去挖掘,去弘扬,更需要我们去实践,去身体力行。
同时还要看到,虽然都在提倡慈悲,声闻乘和菩萨乘是各有侧重的。声闻乘也修慈悲,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但这种修习只是随缘而行,并不具备承担精神,不是必须完成的。而大乘提倡的菩提心则具有承担精神,是对三世诸佛和法界众生的庄严承诺:我们不仅这一生要广行利他事业,还要尽示来际地以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解除痛苦为使命。具备这样的发心,才能成为大乘行者。否则,尽管也在利他,也在行善,仍是不能称为大乘的。反之,只要具备这种愿力,就已回小向大,不再是小乘行者了。
——摘自《天童寺讲座问答》
- 上一篇:在生意场,如果不喝酒,生意就谈不好,怎么办?
- 下一篇:学佛与不学佛到底有什么差别?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 持大悲咒有何禁忌?
- 精进念佛后家庭和事业为何会出现很多逆缘?
- 玄若法师答:为什么夜里持大悲咒会害怕?
- 元音老人:成佛的诀窍
- 楞严经大致是在说什么?如何修楞严法门?
- 不孝有三是哪三个?不孝有三的含义是什么?
- 大悲咒问答
- 印光大师问答
- 佛咒问答
- 在夫妻卧室睡着后念佛,有罪吗?
- 大安法师:家中佛堂的佛像应如何摆放?
- 在家居士能看楞严经或法华经吗?晚上能念地藏经吗?
- 地藏经问答
- 妙量法师答:大悲咒当手机铃声如法吗?
- 心经问答
- 大安法师问答
- 心里整天默诵楞严咒,方式对不对?
- 楞严咒问答
- 帕奥禅师答:天生有阴阳眼的人是否前生曾修行禅法?
- 南怀瑾问答
- 明一法师答:晚上能不能上香?为什么拜佛会哭?这是流泪佛?
- 星云大师问答
- 诵一部地藏经能一起回向给在世去世的亲人吗?
- 念佛后,孩子的成绩反而下降,是怎么回事?
- 金刚经问答
- 旧财神像可以随便丢掉吗?该怎么处理?
- 养纯白的猫是不是不吉祥?
- 佛前供水时需要打开供水杯的盖子吗?
- 因果问答
- 念佛问答
- 念大悲咒后感到胸中一朵莲花盛开,这种感应好吗?
- 阿弥陀佛像可以佩戴吗?有什么禁忌和需要注意的吗?
- 星云法师答:运气不好时如何转运?
- 良因法师答:散念《心经》将近一年,改念《地藏经》可以吗?
- 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是否需要回向?
- 怎么判断人死后是否去了西方?去极乐世界有何标准?
- 印光大师:如何得金刚经的真实利益?
- 给老父母、丈夫等念《金刚经》、《心经》、往生咒可以吗?
- 大安法师答:家中爬虫成灾怎么办?
- 元音老人答:《金刚经》说:‘无人相,无我相’。谁说谁闻?
- 回向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
- 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时如何观想?用观想菩萨形象吗?
- 佛教为什么有这么多法门,有区别吗?
- 看恐怖电影时,明知所演皆是幻相,为何还是恐惧?
- “上报四重恩”的“重”怎么读?
- 违五戒不杀生的愿,是不是破了不杀戒、不妄语二戒?
- 安乐八法的正命跟八正道的正命,是不一样的吗?
- 信愿念佛是专修,怎样持咒念经?
- 来生生到佛前是什么意思?
- 戒体是不持续的吗?
- 如果一切法由心想生,那外境也是自己的心想出的吗?
- 念佛号有没有方向?
- 菩萨戒从善知识获得,需要反复在佛像前自受吗?为什么?
- 佛教的正命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 念佛修行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往生?往生的条件是什么?
- 往生西方必须要一心不乱,发菩提心才能往生吗?
- 如何看待善知识,要如何依止世间的善知识?
- 往生一定要培植甚深的善根、积累广大的福德吗?
- 学佛人可以化妆吗,学佛后化妆打扮是否如法?
- 发不起度众生的菩提心,只想先往生,这样能往生吗?
- 佛菩萨圣诞时,在家供佛需像寺院一样按仪轨做吗?
- 何者是“心”?是六识吗?如何定义、理解和界定?
- 在特殊佛教日做供养,功德有差别吗?
- 为什么抛妻弃子的男人不遭报应,反而过得很好?
- 可以重复受戒吗?
- 学佛学偏了,是因为没有真的深信吗?
- 受五戒后犯了不饮酒戒和不邪淫戒,该怎么办?
- 什么是“仰信” 、“通身靠倒”、 “作得生想”,如何运用到念佛中?
- 如何可以让愿力大过业力?
- 在家居士是可以自己审罪还是该请师父?
- 为什么度他人容易,度自己的家人却很难?
- 小孩念佛怎样回向?要回向吗?
- 怎样让年轻人接受并欢喜听经闻法?
- 寺院为犯煞星顺星是否如法?佛弟子能否顺星?
- 为什么一念经就有很多妄想,如何对治?
- 念经过程中,可不可以有法喜?
- 为什么要知母、念恩、报恩,对众生有意义吗?
- 亲人去世后,皈依证怎么处理?
- 遇到假和尚化缘该怎么办?
- 幻化出来的众生有贪爱吗?
相关名词
推荐内容
最新更新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