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地法门”?
我刚出家的时候,经常听老和尚开示说:“佛法的修学是心地法门。”我起初一直不明白这个道理,佛法不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吗?
其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佛法的基础,它不是整个佛教重要的核心价值,因为外道也能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佛法不共的法门,其实来自于解脱道,而不是这个善业力,这个解脱道,就是老和尚常说的“心地法门”。这个“心地法门”怎么说呢?
我简单的说明一下。如果你在打禅七、或者佛七,你一定会有一个所缘境去专注。比如说佛号,“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这个佛号的专注,就会把浮在表层的妄想,全部慢慢慢慢的消灭掉。
妄想有二种:一种是表层的妄想;取而代之的是你内心深心处坚固微细的妄想,《楞严经》说坚固妄想。这个时候,当你的心寂静到一定的时候,它开始浮现。
这个表层的妄想它是流动的,它不是很坚固,你一破坏它就消失;但这个坚固妄想它不是,你可能在前生有某一种习气的熏习特别重,它就会不断的出现。
你把它调伏了,它会再出现,调伏了再出现,这叫坚固妄想。很多人刚开始用功的时候,看到这个妄想现出一个杂染影相的时候,非常害怕。其实我告诉大家:那个不须要害怕。
就是说,妄想它从内心生起,这个是依他起,问题是你内心面对这个所缘境的时候,你不能产生一个错误的联想,就是你不要对它产生遍计执。就是说当一个杂染影相出现的时候,你可以诃责它。
诃责以后,你说:诶,这个是苦恼相,会给我带来痛苦的,这个是杂染相、是不净相、是无常相。透过你正面的联想,它这个影相就慢慢慢慢消失掉。所以我们经常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很多人在用功的时候,错认消息,他一直要把这个影相去掉,可是他不知道改变自己的观念,这个是本末倒置。你对这个影相充满了爱着,但是你不对治爱着的心,你要把这个影相去掉,怎么可能呢?
其实影相不要急着去掉,它是你修行的所观境,你用诃责的心面对它,它自然会改变,所以讲“遍计本空,依他如幻”。
当你把遍计执去掉的时候,它的因缘法就会改变,所以你知道什么叫“心地法门”?就是你心跟境接触的时候,重点不在这个外境。
有时候我们说:唉呀,糟糕了!我刚刚听到一个不应该听到的声音、看到不应该看的的颜色!其实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影像进来的时候,你要如何面对!
你是用爱着的心面对?或者是用诃责的心面对?这才是重点。就是你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心灵联想,这才是重点;重点不是它进来、或者没有进来,这不是重点。
我这样子讲,大家知道什么叫“心地法门”了吗?可能有些人知道。重点就是你要知道:你自己是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所缘境,这才是重点,而不是这个所缘境是杂染相、清净相。
这一段观念懂了,你就知道前面的意思,也知道什么叫做“遍计本空,依他如幻”,就这个道理。你所对治的是你自己错误的思想,而不是去改变外境,简单说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外境是你的所缘境,你越多的外境,你可以产生越多的诃责,对你有更强的功力,这何乐而不为呢?你今天对外境产生执取,这个外境伤了你,也不应该说它伤了你,而是你自己伤了你自己,它只是个助缘。
- 上一篇:凡夫的心有可能是善也可能是恶
- 下一篇:筹量世间快乐跟禅定之乐
- 净界法师:念佛是心力带动佛力,还是佛力带动心力?
- 净界法师:烦恼罪业生起的病根是什么?
- 净界法师:有欲望就能快乐吗?怎么灭欲望?
- 净界法师:为什么修净土宗的人要早收心?
- 净界法师:怎么修因缘观?观察因缘的相貌
- 净界法师:佛陀用长行和重颂这两段来说明三界火宅
- 净界法师:无声也是一个声音
- 净界法师:什么是意业?天乘十善业之意业
- 净界法师:什么是口业?天乘十善业之口业
- 净界法师:什么是身业?天乘十善业之身业
- 净界法师:念佛人为什么要把心带回家?
- 净界法师:下定决心要往生就不要拖
- 净界法师:发心跟正见这两科是基本功
- 净界法师:修持首楞严王三昧开显智慧光明
- 净界法师:观世音菩萨的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
- 净界法师:在修首楞严王三昧过程中要从不迷、不取和不动下手
- 净界法师:临命终时要记住:往事不堪回首
- 净界法师:怎么把点状的佛号提升到一种片状?念佛的功德
- 净界法师:如何才能往生?对娑婆世界的爱取调伏到很低
- 净界法师:只有自己想改变的人才能改变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仁清法师:什么是诽谤正法?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正净法师:礼佛发愿忏悔文
- 仁清法师: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本源法师: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广超法师: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慧广法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杜一心: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净界法师]念佛是心力带动佛力,还是佛力带动心力?
- [黄茶]黄茶是怎么做出来的?
- [禅宗公案]亲者不问,问者不亲
- [生活故事]一串佛珠 无限祝福
- [哲理故事]事从容则有余味,人宽容则有余年
- [心经]《心经》的大智慧(一百四十四)
- [佛与人生]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佛学常识]《宋高僧传》是怎样一部书?
- [净界法师]烦恼罪业生起的病根是什么?
- [白茶]白毫银针是白茶吗?白毫银针名字的由来与冲泡方法
- [禅宗公案]不曾梦见佛法
- [生活故事]跪下来,叫声娘
- [人物故事]曹溪一觉 了知生死不相干
- [入门须知]明末四大高僧是谁?明末四大高僧简介
- [佛与人生]忍耐是一种人生的修行
- [梦参法师]坚牢地神是土地公公吗?为什么护地藏菩萨?
- [乌龙茶]大红袍属于什么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