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世俗,便可以解脱
有一个年轻人,在去拜佛的路上看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于是想考一考庙里的方丈。
他径直来到方丈参禅的地方,对方丈说:“大师,我有一个疑问,请你解释,什么是‘团团转’?”
方丈闭着眼睛,缓缓地说:“是因为绳子没有断。”
年轻人听了吃惊地问:“方丈是怎么知道的啊?”
方丈转过身来,问道:“什么事情让施主如此的惊讶啊?”
年轻人说:“大师,今天在路上,我看到一头牛被绳子拴住鼻子固定在路边的大树上。牛想要到不远的草地上去吃草,可是他转来转去都无法脱身。我以为大师没有看到,必定回答不上来,谁知大师一下子就说了出来,实在是太神奇了。”
方丈笑了笑说:“施主问的是牛被绳子拴住的事情,我说的是心被俗世纠缠而得不到解脱。名是绳,利是绳,欲也是绳,尘世的所有诱惑和牵挂全部都是绳。众人就像那头牛一样,被很多的烦恼和痛苦折磨着,生生死死不得解脱。”
一只风筝,由于被绳子系着,再怎么飞,也飞不上万里高空,因此而失去了广阔的天空,一匹马再怎么烈,被马鞍套上,也就无法任意驰骋,从而失去了广阔的疆域。人若陷入各种世俗当中,无法得到清闲,难以解除苦恼,就会缠住前行的脚步,只有斩断俗世的牵挂,才能得到解脱,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 上一篇:不以物喜
- 下一篇:人生大意,并不只在虚妄符号中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为老公念心经,菩萨真的加持为其开智慧了
- 学会心平气和
- 夫妻姻缘天注定,能改变吗?
- 吃亏是在给自己积福
- 梅兰芳父亲倾囊布施 终获善报
- 当代最受欢迎的佛学大师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却很幸福
- 故屋有鬼
-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的故事
- 释迦牟尼是真实存在的吗?释迦牟尼的一生
- 释迦牟尼的一生
- 万年寺无梁殿的由来
- 峨眉山隐士蒲公遇普贤菩萨的故事
- 印宗法师成就六祖惠能大师的因缘
- 武则天信佛教吗?武则天崇佛
- 梁武帝“舍身人寺”
- 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吗?观音道场普陀山
- 洒水观音代表什么?洒水观音的寓意与故事
- 佛陀十大弟子之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 舍利弗证得天眼通,是因布施而得来的?
- 一动不如一静
- 认真活在当下
- 你要懂得,体验自我内心的世界
- 人活得就是个心态
- 茶要用沸水沏才会清香
- 有时候压力会成为负担
- 谁都有所不能
- 珍惜自己所拥有,就是最大的财富
- 任何时候都不要失衡
- 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 不要为了转瞬即逝的快乐作茧自缚
- 多审视自己的言行
-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 真正困扰你的,是自己本身的执念
- 不要让别人的行为影响到你的情绪
- 喜欢搬弄口舌的人,会让别人感到讨厌
- 为什么我们不能很快地认识自己?
- 只有人心,才具有千尺的深度
- 修心,是治愈一切烦恼的良药
- 所谓修行,实际上就是做好无数的小事情
- 真心本性是最珍贵的财宝
- 人生随时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驮密多的故事与传法偈
- 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
- 悭与舍,堕落转生为牛的弟弟与成就阿罗汉果的哥哥
- 以「慈悲观」离「瞋念」
- 一串佛珠 无限祝福
相关名词
推荐内容
最新更新
- [弘一法师]佛心就是开悟心
- [绿茶]什么是太平猴魁茶?太平猴魁的产地与特点介绍
- [禅宗文化]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的禅意
- [佛经故事]故屋有鬼
- [哲理故事]看透世俗,便可以解脱
- [佛与人生]顶点是走下坡的开始
- [佛学常识]袈裟是如何形成的?
- [弘一法师]从容面对生活的磨砺
- [红茶]什么是小种红茶?小种红茶的特征与种类
- [禅宗文化]寒山《吾心似秋月》的禅意
- [哲理故事]不以物喜
- [佛经故事]婢女取水
- [佛与人生]不必看前世因果
- [佛学常识]什么是袈裟,袈裟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 [弘一法师]修养美德是智慧
- [绿茶]安徽猴坑什么茶最有名?尖形烘青绿茶太平猴魁介绍
- [禅宗文化]丛林之中“天下为公”体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