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最初的传播形式是怎样的?
禅宗最初的传播形式是怎样的?
禅宗作为佛教中的一个修行本性的宗派,宗门下的僧人原本偏好在山泽的清净之处结庐而居,或者住在山岩洞穴里。而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传播,真正将禅独立出来,用以统摄佛教一切法门的标志,应该是以修禅的名义聚众流动的禅僧团的出现。根据记载禅宗达摩一系的禅僧和多数楞伽师,都是以游方为务,居无定所。他们自北向南的流动,也反映了整个下层禅众的趋向。后来进入皖、苏、鄂、赣等山区,开始由流动转向定居,完成了禅众生活方式上的一个重大转变。这一时期从道信开始,禅僧放弃了居无定所的头陀游历,开始固定的聚居生活,建立了禅宗僧团。他们白天劳作,夜晚坐禅,以参禅和劳作相结合,形成了禅宗僧团的一个重要特点。
禅宗三祖僧璨曾经在对道信传法时说过“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的思想,他的意思是再肥硕的地,无人耕种也是没有收获。所以到禅宗四祖道信时,在僧人中开始实行“作”、“坐”结合并行,这是佛教史上具有革命性的创举。当时道信在黄梅双峰山聚集500多名僧人定居,垦荒耕种,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也就解决了禅宗自身的传播问题。
- 上一篇:丛林清规的平等和严整有何体现?
- 下一篇:四大名僧与禅宗关系如何?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的阐说
- 什么是道?清净之水
- 度众生要带众生业供养
- 从谂禅师《鱼鼓颂》解读,修道学禅也在于缘起性空
- 云门宗祖庭是何寺,在哪里?云门宗祖庭云门寺介绍
- 白居易《僧院花》解读,这是一首极饶意趣的禅诗
- 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 知足不是得少为足
- 灵隐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刹灵隐寺介绍
- 禅门喝叫
- 你的心是满的还是空的?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相关名词
推荐内容
最新更新
- [其他汉传法师]应该真信歌
- [禅宗文化]四大名僧与禅宗关系如何?
- [其他汉传法师]叮咛亲人哭天心意歌
- [白茶]白毫银针是什么茶,哪里产的?
- [禅宗文化]禅宗最初的传播形式是怎样的?
- [哲理故事]做到真、忍,不用清官断家事
- [宗门故事]晦堂祖心禅师的故事
- [佛与人生]心被外物所牵你才会受煎熬
- [佛学常识]什么是佛性
- [净界法师]舍利弗为什么能成佛?为什么能成就华光如来?
- [乌龙茶]广东潮州什么茶最有名?凤凰水仙介绍
- [禅宗思想]什么是禅门的“对法”?
- [生活故事]忘了佛从何处来
- [哲理故事]家庭的土壤种不得怨恨的种子
- [佛与人生]一米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 [佛学常识]什么是转依
- [印光大师]念佛发光属于魔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