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心经 >

心经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自由自在的菩萨用般若智慧言传身教众生,依靠自心的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详情]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七)

  我们见不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不是它失去了,而是因为我们迷了。只要去除我们的障碍,我们的本来面目自然现前。这是我们修行的重要根据。

  我们修行修什么?不是修出一个佛性来,不是弄出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来,而是放下我们对虚妄的执着。我们要知道那些显现的虚幻的幻相无有实体。放下两边的执着,放下污染的执着,也不要以为“我很清净了,我就是佛,我开悟了,我是小乘阿罗汉了,我见道了”,那就不行了。

  《金刚经》里讲,初果阿罗汉都不能说“我是初果阿罗汉”,如果他如是说,他就有四相,他就不是初果阿罗汉。如果离开了污染,又认为自己很有修行,“我是菩萨,我做了很多好事”——又进入一种对“清净”的执着,那根本没有变,还是执着。那不是我们天然的、本来的、不受污染的、不垢不净的、无为的真实状态。

  我们加进去的“污染”或是“清净”的概念,都是我们的分别、执着的观念,都是对我们修行的障碍,都是对我们恢复自己本来面目的大障碍。所以,我们两边都要放下,污染的境界要放下。不要去做赌、嫖、吸毒等不好的事,虽在这些境界里佛性没有污染,但执着了就造业,就受其害,将来就感三途的苦果。若是想“我离开了这些境界,我很有修行,做很多好事”,那又执著了。没错,你造善业能感得人天的福报,但若在执着的状态,就跳不出生死轮回,就变成“三世冤”。

  什么是“三世冤”?就是前一世好好修行,这世有点福报,又富又贵,什么都如意,又放逸了,又不修行了,造了很多恶,结果下一世又堕落了。前一世修行,第二生享福迷了,第三世又堕落受苦了,这就是三世冤。为何这样?就是他不能离相,还是执着。对“美好的”人间天堂的执着,这个相对来说叫“净”。相对来说,三恶道叫“垢”。所以,执着有垢有净,都不能出离三界

  我们要放下对两边的执着,这样才能恢复我们本然的清净。这个清净不是有为的方法使它污染或使它清净,本然就是清净。比如银幕本然就是清净,不受任何污染。天堂也不能使银幕更漂亮;银幕显现恐怖的地狱,也不能使银幕污垢。它是本然的、不受任何染着的状态,所以说“不垢不净”。

  我们要离开对两边境界的执着,我们的修行才能上路。放下了对两边的执着,才能出离痛苦,才能够超越生死。

不增不减

  1、什么叫不增不减?

  “不增不减”是从实相理体、本自圆满的角度来说。

  我们的实相理体、真空实相是本自圆满的。怎么个圆满法呢?它是非可以加之使其增——不是用有为法加进后而可以增加,不是因缘所生法损之使其减。非修般若观照时照破无明、实相显现谓之增,也非未修般若时、被无明所障蔽的时候迷而不觉而减,故曰不增不减。

原标题:传承-明向法师:《心经》的大智慧(137)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禅宗文化

精彩推荐